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敦煌為他準備了人生畫廊 ——紀念“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創始人平山鬱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1 21:25:13 | 文章來源: 深圳特區報

平山鬱夫為榆林窟題詞(2005年)。

平山鬱夫在莫高窟考察(2007年)。

入選日本第四十四屆院展的作品《佛教傳來》(日本畫) 平山鬱夫繪

在平山鬱夫的建議下,日本政府援建的敦煌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

編者按:

本月初,平山鬱夫辭世的消息讓敦煌這片綠洲和莫高窟九層樓都籠罩上一片悲哀。平山鬱夫為保護敦煌所做出的巨獻,是每一位敦煌人,或者説是中國人都應該牢記在心的。為此我們專門請敦煌研究院的趙聲良博士撰寫此文,紀念這位為保護敦煌傾心盡力三十載的一代日本大師。以敦煌為一生繪畫題材的平山鬱夫,相信在天之靈也一定繼續護佑著這片聖地。

作者:趙聲良

第一次見到平山鬱夫的繪畫,那是幾年前,平山鬱夫為日本藥師寺繪製的新型壁畫公開展出,同時,在東京舉辦了一個展覽,展示了平山鬱夫多年來在各地畫出的寫生、速寫,以及色繪作品。印度月光下的清幽的塔影、阿富汗烈日下的沙漠和斷墻殘垣,巴米揚蒼涼的大佛,莫高窟九層樓的靜謐……數千年的歲月與佛教的禪境,在這若雲若霧的色彩中,漸漸地滲入了我的眼中、我的心中。看著這些在厚重色彩中透出明凈之感的作品,深深感到平山鬱夫的不可思議。

平山鬱夫的作品很單純,像藍寶石一樣的深藍而透明,像沙漠一樣的黃澄澄、響亮而爽朗。不論是阿富汗的沙漠,樓蘭的古城遺跡,還是日本蔥蘢的山川,在這深沉而泛著光芒的自然中,體現著畫家無限寧靜的心懷。

以玄奘精神作為奮鬥的力量

1930年,平山鬱夫出生於日本廣島,他的大伯清水南山是一位藝術家,少年時代的平山鬱夫受其影響,也懷著濃厚的興趣來學習美術。1945年,二次大戰的最後階段,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15歲的平山鬱夫親身經歷了原子彈爆炸的劫難,雖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但是卻留下了很多後遺症。使他在以後很長時間都不得不與病魔作戰。17歲那年,他考入了東京美術學校(後來的東京藝術大學)學習日本畫。由於病魔經常性的侵擾,他曾有過消沉和失落。後來,終於以頑強的毅力在困苦中站了起來。這期間,深深地影響著平山鬱夫的精神力量來自於一位佛教的高僧,就是唐朝的玄奘。平山鬱夫以玄奘的事跡作為激勵自己奮鬥的力量,大學畢業後,他以很多佛教題材作為藝術的源泉進行創作。1957年,常書鴻在東京舉辦“敦煌藝術展”,當平山鬱夫看到敦煌藝術生機勃勃的畫面時,他從廣島原子彈爆炸中死裏逃生的苦悶心靈被深深震撼,1959年他參照敦煌壁畫創作了《佛教傳來》,入選日本第四十四屆院展(相當於中國的全國美展),這幅畫引起了當時日本美術界的關注,這幅畫也是平山鬱夫藝術道路的一個標誌,反映出平山鬱夫藝術題材的傾向與風格的基礎。1962年,平山鬱夫又以佛教題材的畫作《受胎靈夢》入選院展,並榮獲當年的“美術院獎”及“大觀獎”,也因此,平山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金資助到歐洲留學。1964年,平山鬱夫再次以佛教題材的畫作《佛説長阿含經卷五》在四十九屆院展中獲日本“文部大臣獎”。

此後,佛教的主題一直是平山鬱夫繪畫的重要題材。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平山鬱夫不斷參加有關中亞、印度等地佛教遺跡的考察與寫生活動,70年代以後,差不多每年他都會到沿著絲綢之路到中亞以及印度等地考察和寫生,創作了大量的具有中亞地方風情的作品,這些色彩深厚、手法獨特的作品中,表現了畫家的獨特的宗教情懷和審美眼光。而平山鬱夫也因為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邃的日本畫表現風格而成為著名的畫家。

1988年,平山鬱夫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承擔起了搶救世界文化遺産的工作。二十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戰爭衝突地區的歷史文物保護,在前南斯拉伕戰爭毀壞的杜布羅夫尼克舊城區中;在被摧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前;衝突中的柬埔寨的吳哥窟遺跡,在伊拉克戰後被大規模搶掠後的古跡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中國的敦煌我感到無比幸福

平山鬱夫與敦煌之緣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1979年中國改革之後,平山鬱夫到北京舉辦了個人畫展,同時也想去看一看嚮往已久的敦煌石窟。而那一年,敦煌發生了大水災,小小的縣城內大批的房屋被淹,有人勸平山先生不要去敦煌了,城裏連像樣的住所都沒有。但平山鬱夫打聽到莫高窟沒有受水災時,便決意要去。經過艱苦的旅途,平山鬱夫終於來到了敦煌莫高窟時,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長常書鴻熱情接待了他。當時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條件十分艱苦,平山先生住進中寺旁邊的一間平房,用水和食物缺乏,但當他進入洞窟時,頓時感到無比震撼。他在後來的回憶中寫道:

我看到的是一座寶山,珍貴的文化遺産。石窟中的一切,使我如同觸電一樣原地不動地佇立著。

“太棒了!精彩極了!”我幾度讚嘆,但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只是自言自語:“多謝了!多謝了!”這是對常書鴻先生為首的研究所諸位的感謝,感謝他們保存並研究了如此美好的寶藏。我也非常敬佩這絕世無雙的藝術珍品的先人們。我現在能站在這裡,感到無比幸福。

第一次來敦煌的經歷,給畫家平山鬱夫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直到2007年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段文傑先生90壽辰時,平山先生再次來到敦煌,還饒有興趣地講起這件難忘的事。

令平山鬱夫感到十分吃驚的是敦煌藝術並不是像人們所想像的邊陲地區的藝術,而是有一大批高手製作的精美藝術。平山鬱夫從敦煌壁畫中看到了日本文化的源流。他説:“我認為,日本文化離開敦煌就無從談起。”由於敦煌,他感受到絲綢之路繁榮而帶來的文化交流的發展。由於敦煌,他更認識到絲綢之路在東西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不論是在平山鬱夫的繪畫中,還是他寫的文章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敦煌,在平山鬱夫的生涯中是如何重要。他説:“作為畫家,我追求的是日本美的源流,而我的人生精神支柱則是玄奘三藏。然而,我不曾想到,在中國的敦煌,為我準備了非同尋常的人生畫廊。”

出資出力出策

保護敦煌

第一次在莫高窟的短短幾天,平山鬱夫畫了很多畫,他在感受到敦煌壁畫強烈魅力的同時,也深深為常書鴻等研究者們在莫高窟長年堅持臨摹與研究工作的精神所感動。他決心要為敦煌做一點什麼。於是回到日本後,他開始為敦煌石窟的保護募集資金。1988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採納了平山先生的建議,在訪問了北京之後專程來到了敦煌莫高窟,參觀了敦煌石窟,體驗到東方藝術的宏偉壯麗,出於保護敦煌莫高窟這個世界遺産地的目的,竹下登首相決定由日本政府無償援助10億日元,在莫高窟建設敦煌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這座象徵著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流的建築于1994年正式竣工開放,為敦煌石窟文物的保護研究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平山鬱夫還通過各種途徑,協助政府的援助,包括對敦煌研究院專業人員的培訓等項目。1989年,平山鬱夫以舉辦個人畫展的收入為基礎,向敦煌研究院捐款2億日元,用於進行敦煌石窟的保護與研究工作。敦煌研究院為此成立了“平山鬱夫學術基金”。到了90年代中期,在這個基礎上成立了“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今天,這個基金會仍然在為保護和研究敦煌石窟不斷地作貢獻。

對敦煌石窟的保護事業,是平山鬱夫的事業中持續時間最長,傾注的精力最多的一項。為此,平山鬱夫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推崇和褒揚。2000年8月,在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的學術會上,為了表彰平山鬱夫先生對敦煌石窟保護研究的巨大貢獻,中國國家文物局和甘肅省政府向平山鬱夫先生頒發了“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殊貢獻獎”的獎狀,敦煌研究院還在莫高窟前為平山鬱夫先生建立了一座紀念幢。2002年中國政府向平山鬱夫先生頒發了“文化交流貢獻獎”。

作為畫家,平山鬱夫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而他的繪畫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絲綢之路與敦煌。莫高窟周邊廣闊的沙漠,吐魯番戈壁中的駝隊、印度佛陀伽耶大塔的夜色、巴基斯坦的異國風情等等,在平山鬱夫的筆下展現出燦爛的金色,神秘的藍色。他説:“為了尋找古人的足跡,我幾度出國,完全是出於同一心願:即不冒瀆古人,而是讓他們的靈魂在我們的心靈中復蘇,並用繪畫的藝術形式使其形象化。”吸引古人的精神,創造新的藝術,這就是平山鬱夫藝術的厚重與深邃之處,也是他的繪畫迷人的風格所在。

(作者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敦煌研究》編輯部主任)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日本畫家平山鬱夫去世 曾呼籲保護敦煌文化遺産
· 日畫家平山鬱夫去世 靳尚誼遺憾沒有多交流圖
· 日本畫家平山鬱夫去世 宋健發唁電錶示哀悼
· 迄今最早知音故事圖現身 敦煌“伯牙撫琴圖”
· 敦煌“凈土變”壁畫源於經典又突破于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