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時裝秀
11月5日至7日,第三屆“神州風韻——全國剪紙大賽暨首屆全國剪紙創意大賽”在浙江省桐廬縣舉行。除繼續發掘、保護傳統民間剪紙藝術外,本屆大會還在剪紙的實用性上做了嘗試:將剪紙元素“嫁接”到服裝、飾品、工藝品、箱包、瓷器、日用品等領域的創意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剪紙的産業化發展及剪紙與其他行業、材質的結合一直是業界探討的話題。本次大賽除融入了剪紙圖案的各種飾品、屏風、傢具、鐘錶外,另一亮點是在頒獎典禮上舉行的剪紙時裝秀。由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吳海燕擔綱總設計師的設計團隊,以漢代金箔、唐宋窗影、明清吉祥、現代光影等概念設計了50套剪紙時裝,在正裝、職業裝、晚禮服上融入了大量的剪紙圖案和元素,在靜態的平面剪紙結合動態的表演藝術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剪紙界亟待加強理論研究
民間剪紙是農耕文明的産物,如何找到新載體,使其與現代器具結合而更具“實用性”,一直是剪紙傳承與發展的關鍵。本次大會不僅嘗試了剪紙的多種可能性,在剪紙的産業化運作上也做了積極探討,對剪紙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目前,國內剪紙規模化的主要依託對象為禮品和旅遊商品,它們逐漸擺脫了傳統的純剪紙形式,與飾品、茶具、燈具、裝飾畫、傢具等商品結合,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青睞。但剪紙的規模化生産目前僅僅處於初級階段,其未來的方向和市場前景仍在探索之中。能夠進入市場、參與産業化運作的剪紙藝人還是極少數,剪紙的産業化發展還有很多制約性難題有待解決。
河北省蔚縣剪紙行業協會副會長張懷遠認為,剪紙的生存和健康發展,需要多種條件支撐、多方面因素合力,剪紙從業者必須關注剪紙的生存環境,把這門藝術拿到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加以審視和研究。“要有圖案設計、作品剪(刻、撕)制、市場行銷、全盤策劃、事業管理、全方位研究等六個方面的系統規劃。”張懷遠認為,整個剪紙界在創作、策劃經營層和管理研究方面較弱,而其中最弱的是理論研究。“沒有評論和指導,剪紙界就會暈頭轉向、進退維谷。”
“如果理論不明確、觀念不統一,就會影響到剪紙的具體創作。理論分歧大,創作就沒有目標;藝人有沒有明確指導,在産業化發展上就會走很多彎路。加強理論研究是剪紙界亟待解決的問題。”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會長張樹賢認為,要想使剪紙長遠發展,三個“對接”很重要,即傳統與現代對接、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對接、剪紙元素與産業生産對接。而剪紙與産業對接的最大的困難正是理論研究和觀念轉變。
張懷遠同時認為,管理在剪紙的市場化運作中也極為重要,沒有有效的管理,就會造成剪紙藝人隊伍和剪紙産品生産的雙重混亂。
桐廬經驗
打破桎梏,借船出海
談到剪紙的未來,張樹賢説:“剪紙要想發展,單靠個人或團體的力量遠遠不夠,關鍵還要靠政府的大力支援,沒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民間剪紙的發展非常困難的。在這一方面,桐廬經驗值得借鑒。”
如同許多傳統民間藝術一樣,桐廬剪紙也一度因為失去了創作根基而面臨生存危機,創作隊伍和作品也日漸式微。但近幾年來,桐廬縣通過舉辦培訓講座、作品交流展等形式,普及剪紙技藝,重振民間剪紙。
從1990年到現在,桐廬縣文化部門先後舉辦了60期培訓班,有上千余人次參與培訓學習,還多次組織外出參觀,在活動中培養、造就了一批桐廬剪紙的領軍人物。為了使民間剪紙後繼有人,該縣先後發展了12個剪紙開發基地,並把剪紙藝術與學校的美術課、素質教育結合起來,不定時地舉辦剪紙比賽,進行評獎及展覽。此外,還建立了剪紙學會、剪紙研究會等相關組織,使桐廬剪紙的藝術水準得到提高。
今年5月,桐廬民間剪紙藝術首次亮相杭州國際動漫産業博覽會,其展位熱銷的産品中有80%是剪紙衍生品,為當地民間剪紙探索産業化發展之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桐廬民間剪紙藝術的産業化之路,繞不開打響品牌這一步。”桐廬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玉鳳深有體會地説,“而品牌的創立和打響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我們自身努力之外,還得有效借助一些國內外高端的文化藝術活動的外力,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吳玉鳳認為,只有將民間藝術推向市場,才能使它繼續發揚廣大。
文化創意在民間剪紙藝術領域的萌動、發軔,為桐廬剪紙産業化發展帶來了曙光。“隨著人們的生活品位越來越高,富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品稍經轉化,就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新寵,這也是動態保護和搶救民間藝術的一條重要渠道。”桐廬縣文化館館長何璟説,“市場就像一個魔方,只要掌握了它的規律,就能玩轉其中的機巧,最終讓你得到豐厚回報。”
目前,該縣正著手組建一支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剪紙産業經營者隊伍,並醞釀籌建集剪紙創作、産品研發、包裝設計、市場銷售為一體的民間剪紙産業研究開發中心,以組織化、專業化手段推進民間剪紙的生産、製作、銷售,並培養一批剪紙作品加工人才,形成剪紙生産基地,為民間剪紙從“作品”向“産品”打基礎。桐廬已經嘗到了剪紙産業化的甜頭,也為剪紙界探索民間剪紙的産業化發展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