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陳皖山畫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12 13:03:24 | 文章來源: 今日藝術網

時間:2009-10-10-2009-10-20

地區:北京

主辦機構:今日美術館

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3號館

掐指算來,這是我在京城的第二次辦展。第一次是在中國美術館,1989年1月,由《美術》雜誌主辦。那次展覽基本上屬於體制內的藝術變革的最初嘗試,當時是蠻驚人的,很難辦到。今天開幕的畫展,我選擇在體制外的當代藝術重鎮-今日美術館舉辦,別有一番滋味。兩次畫展相距20載,其間中國和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頗有一番滄海桑田的感覺。我也由體制內畫家變成自由藝術家,中國人變成世界人。人生身份的改變,甘苦辛酸自不待言。

瓶中男人2,陳皖山,丙烯 亞麻,180x200cm,2007年

1989年1月的個展在其後發生的社會動亂中退色消失。“不和時宜”展則是我離國近十八載的一次總的面貌呈現。“不和時宜”表明瞭我對在市場藝術機會主義者驅使下的對藝術本意的歪曲的否定。“不和時宜”不是過時,不合潮流的意思,它是我拒絕緊跟火暴市場的引誘及一些熱門風格題材,堅持自我遠離被各種利益集團及市場所劫持的當代藝術競技場的立場表明。

抽象的光線,陳皖山,丙烯 亞麻,120x300cm,2009年

“不和時宜”展展出作品就像一齣 slide-show ,清晰地呈現出這兩年來我的藝術想法和緩慢的進化過程,以及每副作品之間的文脈的聯繫。很大部分作品反映了那個難忘年代的一整代人的共同記憶和情感共用,它們沒有簡單地給予答案,卻提供了豐富的背景史料,感性提問及深層次的思考。

第二次草地上的午餐,陳皖山,丙烯 亞麻,300x400cm,2008年

近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反覆巨變,在通往世界強權的道路上,不確定的未來展望和張力存在於國與國,利益集團與利益集團之間。有一些作品觸碰到了一些人們的敏感神經。另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世紀以來的一些深層願望和民族驕傲,投射出某種類型的心理失落和迷茫。

視覺遊戲是我鍾情于藝術的原因之一,我總是對馬塞爾·杜尚先生不屑于眼球遊戲的故作姿態不以為然。我讓自己徹底地從當代藝術教條中解放出來,和那些時尚藝術家拉開距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點、線、面、畫畫。我無法阻止我自己,就像 電影《紅菱艷》裏的蓓姬那樣,一個註定艱難的人生。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專稿] 今日藝術講壇系列講座——滕菲首飾藝術
· [專稿] 今日藝術講壇——不飽和的現代性
· “不合時宜——陳皖山作品展”即將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