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獻禮展+學術展:國家美術館梳理“紅色經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29 08:49:19 | 文章來源: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顏文梁《造船廠》50年代

《閃光(軸)》

1972國慶將至,回顧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等國家美術館今年上半年的重要展覽,關於“紅色經典”的展覽,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規模、作品精良與學術準備令人刮目相看,在為建國60週年大慶獻禮的同時,突出了展覽的學術性,對於藝術市場迅速升溫的“紅色經典”熱,無疑具有極佳的參考價值,為此,我們特地製作了本專題,供有心的讀者參考。

本報記者 邱家和

“紅色經典”回顧

成為國家美術館壓軸大戲

在建國60週年大慶之際,“紅色經典”的回顧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以上海美術館而言,借助“紅色經典”的系列展覽,以展覽的密度之高、內容之廣、作品之精而顯得十分難得;中國美術館卻傾全力於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型展覽,為新中國美術60年的輝煌作證。

上海美術館:

“紅色經典”內容豐富

在今年上半年,上海美術館舉辦的眾多展覽中,除了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在記者採訪時所談到的那些展覽之外,與新中國60年美術史有關的展覽,還包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上海美術作品展暨第五屆上海美術大展》以及“《收租院》大型群雕與文獻展”。

這些展覽幾乎要達到一個月一次的頻率,不僅密度之高、內容之廣、作品之精顯得十分難得,更重要的是大多有紮實的學術準備,還有強大的收藏機構支援。正如李磊在採訪中所強調的,這些展覽與上海美術館的其他學術性展覽一樣,都是在館裏的專業研究人員的支援下,代表國家美術館的學術水準認真籌備策劃的。尤其是其中的《咱們工人有力量——中國工業主題美術作品展》,本刊已在9月19日作了專題報道,其中蒐羅的名家名作之多,各門類藝術樣式之全,不僅反映了展覽主題中國工業建設與工人形象的60年巨變,更反映了60年新中國美術的深刻變遷。置身展覽現場,無疑在領略“紅色經典”的活的教科書。

中國美術館:

“新中國美術60年”

一“展”九鼎

而身在首都的中國美術館,則傾全力於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型展覽《向祖國彙報——新中國美術60年》,可謂一“展”九鼎。這個剛剛落幕不久的展覽,吸引了超過15萬人次的觀眾,既是為祖國60華誕獻禮的史詩性巨作,也是借此機會向祖國和人民彙報60年來中國美術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的主題性展覽,兼顧了獻禮展與學術展的重大意義,呈現出兩大亮點:其一,展覽規模宏大、精品薈萃。中國美術館以所有展廳為一個整體承辦這次大型展覽,共展出名家名作687件,涉及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年、連、漫、宣各畫種,所用展廳面積達到8000平方米;以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作品為主,並集國內各重要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的珍藏,同時得到部分藝術家的支援,形成了豐富的展覽結構。這樣大規模動用多方收藏資源匯集經典作品的展覽可以説是空前絕後的。其二,展覽思想主題鮮明,藝術內容豐富,形式語言新穎,所展示的作品題材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作品內涵具有時代感和精神性,作品語言具有多樣面貌和文化特色。

在展覽中,新中國60年美術發展歷程,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徵,每個階段在藝術取向上又以各自的路徑前行。如果説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美術家無論在處理革命歷史還是革命的現實題材時,都體現出一種文藝與政策高度統一的創作特徵;那麼改革開放30年,藝術家則是在“世界性”的背景下從對中、西藝術關係的比較研究中確立自己的文化選擇,把寬闊吸收外來藝術與尋求自身變革創新結合,由此展開繽紛多元的現代形態的中國美術實踐。

再現紅色脈搏

跳動的節奏

策展之臺前幕後

圍繞建國60週年,身為美術人,有責任與義務回顧總結60年來美術創作的歷程,也有責任與義務通過美術創作的樣式,歌頌時代、歌頌國家與黨的輝煌業績。要激發大家的愛國主義熱情,正確看待60年的發展,這就是上海美術館推出的一系列“紅色經典”展覽的主旨。

“紅色經典”形成系列

採訪伊始,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就開宗明義地指出了他們在60週年大慶前後推出一系列“紅色經典”展覽的宗旨。他説,新中國建國已60週年,走過的路相當不容易,經過了許多坎坷,從建國,立國到建設、發展,其中輝煌的成就與昂揚的朝氣是主旋律。

為了紀念這個盛大的節日,上海美術館做了一系列與“紅色經典”有關的展覽。他對記者一一歷數了那些系列展覽:從《地球的紅飄帶——沈堯伊大型長征連環畫原作展》開始;包括拍攝毛主席的照片的攝影家呂厚民的展覽《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還有新一代寫實主義創作的主要代表劉大畏的個展《史詩與牧歌》;然後是最近正在展出的《咱們工人有力量——中國工業主題美術作品展》,那是上海美術館“紅色經典”系列中分量最重的綜合性的展覽;後面的11月,還要做一個《革命的時代——延安以來的主題創作展》。

《咱們工人有力量》變身全國展覽

李磊透露,《咱們工人有力量》的選題,是去年“5?12”四川地震的當天,在上海中國畫院討論展覽選題時確定的。當時,考慮到上海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搖籃,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産業工人最活躍的地方,從黨的誕生到新中國建國再到建設新中國,工人始終是主力軍,很自然地就聯想到這個主題,決定動手籌備這個展覽。

李磊還透露,美術館的學術研究人員在籌辦過程中經過梳理後發現,上海美術館館藏中真正有系統地保存下來的作品並不多。因此就改為向全國徵集參展作品,展覽變成了全國性的展覽。這個想法得到了中國美術館的支援。范迪安親自擔綱展覽策展團隊的總策展人,他對策展提出了重要意見。上海美術館還在北京開了專家座談會,得到了北京畫院,央美、國美,廣東美術館,以及上海的美協,上海油雕院、上海中國畫院,劉海粟美術館的支援。這個展覽可以説是全國美術機構大協作的産物,參展作品絕大部分是由他們收藏的。

“紅色經典”有故事

李磊坦言,在籌備“紅色經典”系列展時,選擇哪些藝術家的哪些作品,選擇其中的哪些主題,是對他們策展人的考驗。他表示,如何進行選擇,説起來很簡單:首先是看作品是否反映相關的內容、體現相關的主題;其次是看作品的藝術成就是否有相關的突出表現。但是,這些選擇又並不簡單,因為所選擇的作品,一是要對今天的時代負責,要告訴現在的觀眾,當年的美術作品是怎樣的;二是要對歷史負責,要告訴觀眾歷史是怎樣發展的。

通過這些系列展,李磊體會到,一個60年美術的“紅色經典”的歷史,體現了中國60年紅色脈搏跳動的節奏。今天回頭看,對這60年的美術發展,從藝術樣式到其社會的、文化的、審美的功能,有許多故事可以述説,這正是當時規劃“紅色經典”系列的基本設想,看到這些設想成為現實,他感到很欣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新中國美術60年”觀眾逾十萬
· 成就與開拓
——新中國美術60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新中國美術60年大展:凝望在歷史深處
· 向祖國彙報:新中國美術60年
· 巨型大展"新中國美術60年"開展 可免費參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