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繪畫

“清宮散佚書畫國寶特展”講述國寶軼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9-03 09:01:39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作者:劉韞

清姑蘇繁華圖(局部) 徐揚

唐 簪花仕女圖(局部) 周 昉

  在中國古代,歷代統治者大都重視前代與當世書畫珍品的徵集收藏,清代在乾隆年間實現了歷代法書名畫的大集中,基本上把前代和當世的書畫名品徵集到宮中,總數達萬件以上,分別收藏在紫禁城內的乾清宮、養心殿、重華宮、御書房等處,並在乾隆至嘉慶年間分3次進行了鑒定整理,編成了《石渠寶笈》初編、續編、三編和《秘殿珠林》初編、續編、三編。這批民族珍貴文化遺産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妥善的收藏與保護。

  1922年9月28日至12月12日,已退位多年但仍居住在紫禁城的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其弟溥傑、溥佳為名,由溥傑、溥佳利用每天下學出宮的機會,用黃綾包袱將易於隱藏攜帶的手卷1285件、冊頁68件共1353件書畫珍品陸續盜運出宮。這批書畫先被暫時存放在溥儀父親載灃的醇王府,1925年,又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將這批書畫運到天津,隨溥儀先後在日租界內的張園、靜園收藏。

  1934年,在溥儀來到長春做了日本人扶植的偽滿洲國皇帝後,日本關東軍將溥儀存放在天津靜園的書法名畫及宋元善本、珠寶約70箱運至當時的長春偽皇宮內,其中裝書畫的木箱存放在偽皇宮東院圖書樓即俗稱的“小白樓”。

  1945年8月10日即日本宣佈戰敗投降前夕,日本關東軍準備將偽滿洲國國都遷移到通化,8月13日,溥儀從長春乘火車逃到通化大栗子溝,8月17日又乘直升飛機企圖逃往日本,在瀋陽東塔機場經停時被蘇聯紅軍俘獲,其隨身攜帶的一部分書畫和珠寶,由蘇聯紅軍轉交東北民主聯軍上繳後,由東北人民銀行代為保存。

  溥儀的臣僚、侍從、家眷等近百人在大栗子溝寄居在日本鐵礦公司的一位礦長住宅裏,所攜帶的大批書畫和珠寶也存放在此。他們的行蹤後被何長工、吳溉之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通化軍區所發現,經過耐心細緻的工作,使溥儀留在通化的一批書畫和珠寶被全部截獲,通化軍區將其全部登記造冊,全數轉交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留在偽皇宮小白樓的大部分書畫,被留在看守偽宮的偽軍“國兵”所搶劫,有的在現場爭搶中被撕成殘片,大部分落入國兵之手而流散四處。

  從東北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東北人民政府和東北民主聯軍的組織領導下,經過革命前輩和老一代文博工作者的艱苦工作與不懈努力,這批散佚作品陸續在各地被查獲和徵集,在1949年7月7日東北博物館成立前後分別由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和東北人民銀行轉撥東北博物館入藏,包括唐摹的《王羲之一門書翰》、唐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北宋摹唐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等書畫珍品130余件(組)。1953年,遵照中央文化部指示,將1952年經楊仁愷、趙奇、閻萬章等人在長春、興城、天津等地清查出的包括唐韓滉的《豐稔圖》等130件書畫珍品撥交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1957年,又將五代黃筌的《寫生珍禽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北宋李公麟摹韋偃的《牧放圖》、南宋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撥交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目前,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清宮散佚書畫作品總數已達146件(組),是中國收藏晉唐宋元書畫數量最多、品質最精的博物館之一。60年來,這批清宮散佚書畫作品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宣傳和整理研究。在遼博舊館,這批書畫設有專門的庫房,每件作品均配有專門的樟木畫盒和綢布包袱皮。進入遼博新館後,專設的書畫庫房條件更加完善,恒溫恒濕系統24小時全天運作,保存條件一流。同時,遼博還將此批書畫進行了30余次的專題宣傳展示。其中以2004年遼博新館開館時舉辦的“清宮散佚書畫國寶展”最具轟動效應。從2006年開始,“清宮散佚書畫作品展”已成為遼博館內常設專題展,定期輪換展品,常年供觀眾觀賞。

  關於清宮散佚書畫的數量,據1925年北洋政府組織編寫的《故宮已佚書畫目》的統計,為1200件,據楊仁愷《國寶沉浮錄》的統計,為1331件,此數量更接近實際,所多出的100余件,即學術界通常所指的“佚目外”作品。這1331件書畫中,外流作品達113件,以宋元為主,多為珍品。已完全毀掉的作品6件,私家收藏約40件,余則分藏在國內各博物館,以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收藏比例較大。

  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作為與新中國同齡的人民政權的第一座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8月20日至10月18日推出“清宮散佚書畫國寶特展”,旨在紀念清宮散佚書畫國寶入藏遼博60週年、宣傳清宮散佚書畫國寶的流傳和保護歷程。

  本次展覽精選了館藏清宮散佚書畫之精品合計45件(組),其中不乏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草書古詩四帖》、《簪花仕女圖》、《夏景山口待渡圖》、《茂林遠岫圖》等孤本巨跡。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梵谷畫展12月登臺史博館 近百件傑作保價高(圖)
· 孫雪泥與生生美術公司——舊時畫家的生存之道
· “畫説”理論家的生活態度
· 恭王府內文脈傳衍——李曉軍、魏廣君、李曉松畫作開展
· “走進山西”作品展回到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