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呼吸的石頭”葉建新新水墨畫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6-17 15:48:24 | 文章來源: 馬耐藝術網

 

 

雄渾大地見真情——讀葉建新得水墨山水

范迪安

  葉建新得山水畫,大氣磅薄,灑脫自然。其大膽的構圖、大塊的墨色、大筆的渲染,可謂恣肆淋漓、雲覆山翻,充盈著蓬鬱的生機,讓人註明,並在注目之際既生“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澄道觀”的快意。
  正如林語堂在論中國畫時精闢的描述:“中國藝術的衝動源於山水”。山水畫在隋唐勃發興起之時起,就是一種非功利的純審美活動,畫家對“天地大美”之恩、之情 、之意的外化,是精神與意識價值的體現,雖然在後世的第一個時代,山水畫都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與面貌,但以意攝象、以象寫意,這些山水畫取山水之形、求山水之魂的理想卻一以貫之,筆墨縱有個性差異,皆是對仁山智水的歌咏。
  葉建新做山水畫,是深知山水畫精神價值定位的,也特別領悟到“神”與“氣”在山水畫中的核心義旨。在理論上他主張“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在實踐中,他以“氣”入畫,重在寫山水物象之“魂”。於此,他畫出了既體現山水畫真諦,又充分顯現自我個性氣質的一家風儀。
  在研習山水畫過程中,把揣摩領會傳統這個必經的功課從“器”的層面上升到了“道”的層面。他重視山水畫的筆墨技巧,但不是一般地從傳統中學幾路筆法墨象,而是將身心投入于對傳統山水經典之作地“感悟”之中,用“心’的“感悟”帶出手的“功夫”。依葉建新北方式的豪放式性情和南方人的敏感多情相結合的氣質,他在面對古人經典時,只有感動二字才能確切表達他的狀態。他看到的中國山水畫傳統,並不是單個細節,而是那個含蓄多情的藝術境界——因為感動,而忘卻了那些不必要的細節。《夢遊唐宋境》就是他對古代大家風格研習之作,全畫猶如讀古的長篇筆記,充滿了自己對於境界的懷想與表現。在長達420釐米的畫面中,煙嵐清曠,山色空蒙,漠漠川原上林立著秀勁蕭森的古木,空無一人的幽深畫面充滿莫名的神秘與惆悵,這種遠邊的孤寂與惶恐是每一位現代人回顧陌生的古代都會發生的一種懼畏,困惑與崇敬。我相信人們看到這幅畫,都會忽的一下被攝住,定定的屏住氣息,望著迷夢一般的唐川宋林,似乎被畫幅散發出來的冰冷寒氣所籠罩——葉建新在研究傳統時離“形”求“道”,進入了唐宋夢境的博大幽深世界,他也把這種世界帶給了我們。
  最能代表葉建新藝術的還當屬他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持續創作的《山魂》系列。為山川寫神魂,這是一個高遠的目標。為此他以中國氣盛為支撐,跋涉遊覽許多名山大川,就像他以綜合的眼光看待傳統、以領略的整體意境為重點一樣,他在面對自然景象之時,也是用心靈和情感去統攝與收取。他的許多作品畫出了山水作為大自然本真生命的那番獨立精神。山川巍峨奇峭,雲氣吞吐大荒,以一種大開大合的氣象給人以永恒的意味。在當代中國畫山水畫壇名家輩出、形態紛呈的格局中,他以自己強烈的藝術風貌佔有了一方天地。
  在葉建新黑白分明、大氣磅薄的作品中,蘊涵著深厚的人文精神。畫面中沒有唐突粗糙的塗鴉,看似信守揮灑而得,其實每筆都注精凝神,率意之中流露出自然與自信,這是中國文人獨有得自律與精神,這種自省與尊古得精神也是學者型畫家獨有得人品與旗幟。與當代有些所謂“新文人畫”不同的是,葉建新的畫雖有文人畫的意境與禪思,在逸筆生氣中卻未流露于其自娛與荒頹。
  從筆墨角度看,葉建新的筆墨多是運勢剛健的重筆和恣肆淋漓的大寫意潑墨,大塊的筆觸與墨跡在宣紙上印留下富有動感和質感的生動空間,在洗練的黑白塊面中穿插著堅凝的山石素壁,似乎偶然的筆墨皴染形成極富渾厚酣暢之意味,風尚雄古,一洗工氣。在 這個基礎上,他也注重蒼健中的含蓄,把小寫意的細膩勾染結合進入,使作品整體渾然,奈人尋意。
  在構圖上,葉建新突破了傳統的經典章法和山水具體的地域性特徵,多為橫段式、平行式、放射式、內斂式,有的甚至是傳統山水畫的大忌。畫面常違背一般山水自然的有機性,採用大疏密的對比,將焦點透視中的物象置於散點透視或平面構成中,擴大畫中風景的可感度,強化視覺衝擊力,極大地渲染了感情氛圍。他一些作品的主幹線條往往斜出畫面下角,直衝雲頭天際,一如長鋒破陣,嘎嘎然撐起全幅結構,在視覺上十分讓人振奮,在無際視野間感受到空而不空、寂而不寂,領悟到遐想的妙端。
  葉建新的畫絕少設色,在這一批黑白水墨世界裏,蘊涵了董其昌“畫欲暗不欲明”的妙喻,深不可測的墨色中藏有“不盡之境”,明暗中蘊有“景外之景,意外之玄妙”,在深厚的筆墨中,對自然山水的迷戀和情懷躍然素紙,這是值得稱道的。依他正處中年盛期,他將在水墨山水藝術中長足前進。

 

展覽時間: 2007年6月24日至2007年7月9日

展覽地點: 北京朝陽區安外北苑北湖渠酒廠,ART藝術園C8002號舊雨今來軒畫廊

主辦單位: 北京舊雨今來軒畫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