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的苦艾酒 藝術大師的綠色繆斯

時間: 2015-02-21 11:08:45 | 來源: iart

首頁> 資訊> 國際

凡高 《夜間咖啡館》

苦艾酒的傳奇,至少已經流傳了兩百多年。這故事中包含了藝術和風雅、時尚、性、兇殺、醫藥、毒品等的主題,雅俗皆有看點。

苦艾酒在1792年誕生於瑞士瓦爾德特拉韋爾地區,當時是68度烈性酒,含有苦艾(Wormwood)、茴香、海索草、茴芹等藥草,被用作醫治百病的藥酒。曾被軍隊當成防疫品發放給官兵。這種有輕度致幻作用的綠色烈酒,很快便流行起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尤其受到歐洲藝術和知識界人士的喜愛,在法國更成為流行時尚,被稱為“綠色小精靈”。

很多大名鼎鼎的畫家都與苦艾酒有各種瓜葛。高更在巴黎初見凡高,就向他推薦苦艾酒,還説,這是唯一適於藝術家喝的東西。而後,苦艾酒則成了凡高的至愛。馬奈畫了《喝苦艾酒的人》,德加畫了《苦艾酒》。兩幅畫都引起過道德人士抵制的風波,就因為題材問題———在當時正統的社會觀念裏,這令人上癮、産生了大量街頭醉漢的“綠色小精靈”,應該被視為“綠色魔鬼”。

德加 《苦艾酒》

沒有苦艾酒就沒有《向日葵》

美國堪薩斯大學阿諾爾德教授分析了凡高晚年的書信和有關記錄,發現苦艾酒是畫家藝術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

法國醫生PierreOrdinaire博士1789年蒸餾出一種高濃度的烈性酒,含有苦艾和不同量的其他常用藥草,這種酒很快便流行開來。苦艾酒液碧綠透明,聞之有怪味,嘗之味道特別苦。它神奇的效果在於能使人産生一種特別的興奮感。能使人興奮的是其中的苦艾腦(thu—jone),這種化合物類似于大麻中的有效化學成分,是苦艾酒致幻作用的來源。不過,在衛道士們看來,它簡直就是去精神病院的門票。然而接觸到它的人都深深地愛上了它,沉醉在它所帶來的夢境裏無力自拔。

此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裏,它深深的嵌入到了歐洲的文化發展歷程裏,它可以激發藝術家的靈感,這體現在畢加索和凡高的作品中,甚至還體現在凡高血淋淋的耳朵上,法國印象派大師埃德加•德加在1876年創作過一幅油畫,即以苦艾酒為名,作品中充滿了在酒精麻醉下的消沉和淡淡的憂傷。英國作家奧斯卡•懷爾德,怪人Toulouse—Lautrec,詩人查裏斯•波特萊爾,愛倫坡和二十世紀著名的作家海明威等都飲醉過這種酒。

《凡高傳》中有描寫凡高飲用苦艾酒的描述:凡高白天在阿爾卡薩的鄉間寫生,金黃的烈日讓這頭寂寞的獸乾渴難耐,便在星夜裏一頭扎入“綠色繆斯”的懷抱。多年以後,阿爾卡薩這處苦艾酒徒們麋集的地方竟因這種“令人瘋狂的綠色”,成了繪畫史上的一處名勝。苦艾酒還曾是海明威、畢加索、王爾德和莫奈的寵兒,被譽為“綠色仙子”,更是他們創作的靈感泉源。如果沒有苦艾酒,怎麼會有這麼多文學作品及藝術品誕生呢?

馬奈 《喝苦艾酒的人》

令人瘋狂的“法國毒藥”

苦艾酒在阿爾及利的駐軍中流行起來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事。當時,遇到身體不適的情況,就會在喝的水中滴幾滴苦艾酒。但是,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都喜歡儘量調配出高濃度的苦艾酒,似乎這也是治愈思鄉症的最好方式。這種産于非洲太陽下的植物,很快成為一種令人上癮的飲品。

苦艾酒的風行,讓那些像王爾德般的街頭醉漢明顯地多了起來;因此苦艾酒遭到“衛道士”們的敵視與詛咒也就不足為奇了。順帶遭殃的,還有那些畫家們。

早在1859年,馬奈的一幅《喝苦艾酒的人》就遭到了沙龍評選委員會的斷然拒絕。原因據説是馬奈“失去了道德感”,因為苦艾酒當時雖然未被禁止,但至少是一樁醜聞。他的同行德加,闖的禍則更大,後者的名作《苦艾酒》1893年送倫敦參展時,竟引發了英國人的“反法”浪潮,不茍的英國人將苦艾酒看作是“法國毒藥”。

大約就在同時期,從荷蘭來到法國的、落落難合的畫家凡高也愛上了苦艾酒。他白天在阿爾的鄉間寫生,金黃的烈日讓這頭寂寞的獸乾渴難耐,便在星夜裏一頭扎入了“綠色繆斯”的懷抱。凡高寫信給他親愛的弟弟提奧:“咖啡館是個會讓人毀掉自己、讓人發狂的地方,所以我用路易十五的柔綠色、用孔雀綠,再襯以黃綠色、粗糙的青綠色,我用這些來表現在低矮的咖啡館裏蘊含的黑色力量;所有的一切都籠罩在魔鬼熔爐一樣的氛圍中,泛著硫磺的顏色。”多年以後,阿爾卡薩這處苦艾酒徒們麋集的地方竟因這種“令人瘋狂的綠色”,成了繪畫史上的一處名勝。

至於到底是哪位天才第一個跟“綠色繆斯”發生了關係,現在已難以考證。但至少可以追溯到繆塞的時代。他是法國公認的天才,十幾歲就出版詩集,31歲就晉身法蘭西學院。可自打那以後,他幾乎沒寫過一首像樣的詩,因為他喝了太多的苦艾酒。有意思的是,直到1914年,法國政府也開始禁絕苦艾酒的時候,那些為堅守最後一道防線的酒徒們還在近乎絕望地呼喊:“看在上帝的份上,苦艾酒至少還激發過繆塞的靈感!

高更 《阿爾的夜店》

重回人間

在瑞士農民家庭悲劇96年之後的2004年,瑞士終於繼歐盟1981年解禁之後,在本國開放了苦艾酒的生産和銷售,但百年的限制還是對苦艾酒的生産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最明顯的一點是:通曉傳統生産工藝和技法的人幾乎都已經不在了,而市場上現在所銷售的苦艾酒大多是用色素和香精來調配至需要的顏色和味道,這與百年之前的苦艾酒已經相去甚遠,僅能得其仿佛而已。

苦艾酒配方複雜,主要原料有茴香、海索草、蜜蜂花、檜、肉豆蔻、婆羅納等植物,當然還有最最重要的從多年生草本植物苦艾中提取的苦艾汁,它賦予了苦艾酒靈魂。苦艾酒的成份包括1.5%的苦艾草精華,檸檬香油,薄荷萃取物以及40%-68%不等的酒精。

王爾德説:苦艾酒可能是世界上最富詩意的東西,一杯苦艾酒和一輪落日又有什麼區別呢?他在進入佳境之後形容自己看到的情景:我感覺大簇大簇的鬱金香,在我腳邊挨挨擦擦。苦艾酒又叫忘憂酒,當你進入幻覺,所有的煩惱都結束。

無論是人們口耳相傳的綠仙子也好,還是媒體與政府眼中的綠色惡魔也好,苦艾酒終究從地域回到了人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