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海外

紀念一戰百年全球美術館在行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04 11:20:2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雅各布·愛潑斯坦 《鑿岩鑽》 1913年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各種意義上這都是第一次現代戰爭。這次戰爭將工業革命後的科技應用到了戰爭中,創造出了轟炸機、炸彈、槍械、大炮、坦克、毒氣等一系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讓人類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藝術家則有責任用藝術的方式來銘記這一段歷史,避免悲劇再次上演。而今100年過去了,今年正值世界大戰爆發一百週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界人士為反思戰爭的後果,銘記歷史血的教訓在世界範圍內舉辦了多場涉及藝術與戰爭的當代藝術展覽。

在1913年,英國雕塑家雅各布·愛潑斯坦(Jacob Epstein )創作了傑作《鑿岩鑽》,這是一個半人辦機器的恐怖形象,顯示出了工業技術的貪婪本性。而1916 年當愛潑斯坦為另一個展覽創作作品的時候,一戰爆發了,他雕塑中的形象轉變了。三年後的他在重新創作這件作品的時候,將鑿岩鑽去掉,將人物的形象從中間劈開,去掉了手臂,他覺得戰爭使人變成了弗蘭肯斯坦式的怪物。這件作品目前正在倫敦國家肖像畫廊的“肖像中的世界大戰”展覽中展出。

除了愛潑斯坦的作品,本次展覽還展出了一系列當時政要、軍隊首腦以及士兵的肖像畫,由當時著名的英國畫家如保羅·納什Paul Nash和威廉姆·澳潘納隆賽德( William Orpenalongside)與一些德國畫家創作而成。倫敦國家肖像畫廊的負責人穆爾豪斯表示:當時投入的總兵力為1700萬人,其中900萬人死亡。而當時參展的老兵大都已經離世了,因此肖像作為一種記錄情感與思想的獨特方式,成為了我們銘記歷史的方法。”

喬治·克勞森 《哀悼青春》 1916年

倫敦國家肖像畫廊的“肖像中的世界大戰”展覽只是英國為紀念世界大戰一百週年舉辦的系列藝術展覽的其中之一。從今年的7月19日開始,位於英國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分館將舉辦“真相與記憶:一戰中的英國藝術”大展。該館館長理查德·索坎比(Richard Slocombe)表示:“一戰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英國社會,一種現代且有自我意識的社會出現了。”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有納什1918年的傑作《我們正在創造新世界》,也有一些不太出名的作品如喬治·克勞森1916年的作品《哀悼青春》。《哀悼青春》是克勞森在60多歲時創作的,畫中的女裸體以她的女兒為原型,她正在哀悼自己逝去的戀人,也在哀悼所有那些在戰爭中迷失再也回不來的人們。而由英國國家圖書館主辦的“戰爭中的悲痛、勇氣與幽默”展于6月19日已經開展,展出了一系列一戰時期保存下來的漫畫、海報及多種文獻資料。“銘記世界大展”則將於今年8月4日在蘇格蘭國家肖像畫廊精彩呈現。

不只是英國在反思戰爭,很多關於一戰的展覽也在歐洲以及整個世界展開。比如維也納的利奧波德美術館將於9月15日呈現“那裏還有藝術!”展,為觀眾呈現在一戰中的藝術家受戰爭影響而創作的系列作品。展出作品有奧地利藝術家席勒在戰爭年代的作品,他于1918年死於西班牙熱;有德國藝術家珂勒惠支的作品,她的兒子因戰爭而亡,因此她創作了一系列雕塑及繪畫作品來解釋戰爭的醜惡。跨過大西洋,渥太華的加拿大戰爭博物館的“見證:一戰中的加拿大藝術”展將持續到9月21日,展出了一戰時期加拿大藝術家們用藝術的方式來記錄戰爭時期的經歷。美國費城的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計劃在2016-17年舉辦一場關於一戰的展覽。

泰特美術館也將於十一月時展出大量珍貴的一戰歷史照片。展覽正在籌備中,題為“衝突、時間與照片”,這次展覽的主題取自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人物庫爾特·馮內古特的小説《五號屠宰場》,他受到戰爭的創傷,用了20年的時間將他的戰爭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泰特美術館照片與國際藝術部負責人西蒙·貝克表示:“戰爭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長期的影響,這次展覽不僅關於銘記戰爭,也是關於怎樣忘記戰爭創傷的。”展覽中將分為柏林、越南、伊拉克、烏克蘭等部分,最後將回歸一戰主題。展覽的最後一部分題為“一百年後”,關注一戰後的今天人們對於歷史的反思。

貝克説道:“紀念戰爭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沒有人想要去紀念痛苦的事,但是我們需要去回溯歷史。當一戰百年後,戰爭最後的倖存者也離世了,所以我們需要新的方法來銘記歷史。紀念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百週年,我們希望給觀眾提供一個從當代的角度重新思考戰爭的機會。”(來源:ARTnews 編譯:孟媛)

喬斯林·柯騰森 《紀念碑》 2014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