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貝爾納·布裏斯泰納
11月15日,法國文化部部長奧雷莉·菲莉佩蒂發佈公告,任命貝爾納·布裏斯泰納為蓬皮杜中心下屬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終結了長達7個月的人選爭議,同時也引發了法國文化界對於這位新部長“謀篇佈局”的思考。
“意外”換帥引關注
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一職是法國博物館領域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職位之一。在蓬皮杜中心招聘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的7個月裏,候選人一直集中在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凱薩琳·格赫涅爾,蓬皮杜中心梅茲分館館長洛朗·勒蓬,兼任美國錫恩美術館、美國施塔德爾博物館及美國古代雕塑品博物館三館館長的馬克斯·霍萊恩等人之中,布裏斯泰納的上任無疑讓法國人感到意外,《世界報》、《費加羅報》、《自由報》等法國大報紛紛于第一時間在顯著位置刊發了這一消息。
布裏斯泰納出生於1955年。從盧浮宮學校及藝術和考古學院畢業後,曾在多個當代藝術雜誌社任編輯。他曾先後出任馬賽博物館館長、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文化部造型藝術委員會藝術創新總監。其間,他不僅創建了馬賽市當代藝術博物館,還在法國國內外策劃過包括1984年雪梨雙年展、1990年威尼斯雙年展“開放”展在內的40多個現當代藝術展覽。1985年至2005年,布裏斯泰納在盧浮宮學校講授當代藝術,受到很多年輕畫廊從業者、博物館館員和評論家的歡迎。他還出版了《20世紀藝術史》、《並不存在的博物館》等著作。2009年,布裏斯泰納擔任蓬皮杜中心文化發展部主任和每年一度的“新藝術節”活動藝術指導。
法國文化部公告指出,布裏斯泰納提交的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發展方案很豐富,負責的項目體現出科學價值,個人素質很高,對藝術領域了解深入,最終在9名博物館館長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菲莉佩蒂認為,布裏斯泰納能夠帶領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這座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館之一”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學者型館長”受偏愛?
菲莉佩蒂上任後,曾一度把增加法國文化機構負責人中女性領導人的數量、起用更為年輕的管理者作為努力的方向。但在其上任的一年中,這個想法似乎遭遇了很多阻力。
今年初,由於原盧浮宮博物館館長亨利·魯瓦耶特已于去年底宣佈不再謀求連任,菲莉佩蒂宣稱,準備讓一名女性出任盧浮宮博物館館長。當她有意讓里昂美術博物館的女館長拉蒙德接管盧浮宮的消息傳出後,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風波,各界人士紛紛批評這名39歲的女部長歧視男性。最終,男性館長讓—呂克·馬丁內茲意外當選。無獨有偶,蓬皮杜中心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的任命也經歷了同樣曲折的過程。起初,菲莉佩蒂傾向於美國錫恩美術館、美國施塔德爾博物館及美國古代雕塑品博物館三館館長——40歲出頭的馬克斯·霍萊恩,然而由於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的任命需得到蓬皮杜中心主席的提名,超過50歲的男性館長貝爾納·布裏斯泰納又一次意外當選。
儘管沒能完全達到菲莉佩蒂對博物館館長“女性”“年輕”的要求,但近一年來上任的博物館掌門人似乎都有一個特點——都是地地道道的學者出身。盧浮宮館長馬丁內茲是藝術史學家、考古學家、法國文化遺産主任研究員,是近50年來盧浮宮第一位考古學家館長;吉美博物館館長瑪卡裏烏則是阿拉伯和伊斯蘭文物專家;布裏斯泰納是當代藝術教師出身,出版了多部當代藝術著作。
如果説前一階段,法國博物館的發展以對外擴張和增加參觀人數為主要目標,那麼“學者型”館長的上任,無疑將博物館發展的風向標轉向了強化博物館內部方面。
學者型館長重塑博物館專業地位
回顧一年來法國新館長們的上任後的“三把火”不難看出,“穩中求進”是他們的共同目標。
前任盧浮宮館長魯瓦耶特12年任期內,不僅讓盧浮宮年遊客量幾乎翻了一番,達到1000萬人次,創下盧浮宮歷史上的新紀錄,還豐富了臨時展覽,將當代藝術引進盧浮宮,借助優惠政策大力開展藝術品收購工作,更頂住各方壓力成功運作了“盧浮宮—蘭斯分館”“阿布扎比盧浮宮”兩個項目。然而,新館長馬丁內茲上任後,並未將增加參觀人數放在首位,而是著眼于細節,穩紮穩打地提高遊客的參觀品質,啟動“金字塔”改造計劃,改善盧浮宮當下超負荷接待參觀者的狀況。這一舉措與菲莉佩蒂“從目前的對外擴張,轉為增強與本土聯繫”的想法不謀而合,注重滿足民眾通過博物館欣賞文化藝術的需求。
與此同時,吉美博物館新館長索菲·瑪卡裏烏上任後,為改善博物館經營不善而引發的危機,改變前任館長制定長期目標的做法,轉而從打造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科研團隊,發揮專家團隊的作用,重塑博物館專業地位做起。此外,與建築師布魯諾·果丹研究改善展品佈局,提高展品的可視度,改進整體宣傳和贊助策略,提高博物館的國際地位。一系列措施也滿足了菲莉佩蒂想要加強吉美博物館在國際藝術博物館行列中示範地位的訴求。
儘管對於布裏斯泰納出任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館長一職,法國各方抱有不同看法,但人們都期待著新措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