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學家、藝術批評家阿瑟•丹托于10月25日在紐約去世,享年89歲。
著名哲學家、藝術批評家阿瑟•丹托(Arthur C Danto)于10月25日在紐約去世,享年89歲。他回答了“什麼是藝術”,但卻同樣宣佈了“藝術的終結”。
阿瑟•丹托是美國著名哲學家、藝術批評家、藝術哲學家,研究領域涉及歷史哲學、分析哲學美學、藝術史和藝術批評,他提出的“藝術世界”概念和“藝術的終結”影響深遠,至今仍受到廣泛爭論。
阿瑟•丹託生于美國密歇根州,曾分別在韋恩大學(Wayne University)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學習藝術、歷史和哲學。1949年獲得富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赴巴黎跟隨哲學家莫裏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學習,隨後返回哥倫比亞擔任教授。
在1964年的論文中,阿瑟•丹托首次提出了“藝術世界”(artworld)一詞,並將它定義為藝術作品産生的文化和歷史語境。二十年後,他提出聞名遐邇的“藝術的終結”(“The End of Art”)轟動整個藝術界,也引來了廣泛討論和不斷的爭議,至今仍是學術界討論的話題。在該文中,他記述了1964年在Stable Gallery觀看安迪沃霍爾的布裏洛盒子的展覽,並指出這次展覽標誌著藝術史的終結。布裏洛盒子把藝術品變成它自身的一種哲學概念,引導和開啟了一個多元主義和“後歷史藝術”(“post-historical art”)的新紀元,“如果藝術家希望參與到這種進程中,他們就要去研究一些和藝術學校教學內容非常不同的東西,他們就要成為哲學家,”阿瑟•丹托如此闡釋到。
在63歲之時,已經享譽哲學界的阿瑟•丹托接受了《國家》雜誌藝術評論人的工作,這讓很多人都驚訝不已。從1984年到2009年,他轉變視角,更多的關注藝術品和藝術家,他回顧評論了包括埃裏克.費謝爾(Eric Fischl)和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在內的藝術家,對費謝爾的評論是“漂亮的筆觸和聰穎的天賦”,而對後者的評價則是“為藝術市場的發動機注入了新的燃料”。
阿瑟•丹托曾任美國哲學協會主席並於1973年參與簽署了第二次《人文主義宣言》(“Humanist Manifesto”)。1996年,由於在藝術批評領域的傑出貢獻,阿瑟•丹托獲得學院藝術協會(College Art Association)頒發的弗蘭克厄特馬瑟獎(Frank Jewett Mather Award)。
阿瑟•丹托的多部著作都已被譯成中文,其中包括《藝術的終結》、《藝術的終結之後》、《美的濫用》等。今年年初,他出版的最後一部著作《藝術是什麼》(What Art Is)總結了五十年來他關於藝術及藝術定義的思考和研究。
丹托的仙逝也引來中國學界學者的沉痛哀悼,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王春辰、北京大學彭鋒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研究員劉悅笛等分別在微網志和微信平臺對阿瑟•丹托的逝世表達了緬懷和哀痛之情。
(摘自the art newspaper, 編譯/付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