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馬德里一博物館修復藝術品有新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26 12:49:41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馬德里雷納索非亞博物館的地下修復實驗室

在位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雷納索非亞博物館(Reina Sofia museum)地下室內,一個巨型機器人機正非常仔細地掃描著著名藝術家傑昂·米羅的一幅畫作,它緩慢地抓拍著數以百計的顯微鏡下的照片。

這個機器採用紅外線和紫外線攝影技術拍攝的照片,將用前所未有的細節幫助專家們判定名為“夜裏的女人和鳥”(Women, Bird in the Night)的1974年布上油畫的創作條件。

該儀器讓修復者可以看到可能不會被發現的裂紋、劃痕和折痕,以及相關的籌備草圖與所有後來的修補痕跡。“我們能夠看到用裸眼無法看到的無數細節”,現年47歲、負責監管機器人設計方面的修復電腦技術員溫貝托·杜蘭(Humberto Duran)説道。

身穿一襲白大褂、坐在他用來控制機器人機的電腦前的杜蘭補充説道,“對於這件米羅作品,我們已經看到了一連串之前完全隱蔽的修補痕跡和污點。”

這個機器人自從處理了第一件作品起一直被昵稱為“帕布裏托”(Pablito),它處理的第一件藝術品,就是該現代美術館最吸引人的藏品——巴勃羅·畢加索的巨幅油畫《格爾尼卡》(Guernica),該作品描繪了西班牙內戰大屠殺的場景。

這個9米長、3.5米高、重約1.2公噸的機器,于去年對畢加索的這件黑白色調的傑作拍攝了22000張照片。這些照片,目前正在被去年接待遊客達250萬人次的這家博物館的修復部門進行分析。

自那之後,這個機器人一直被用在其他約幾十件作品上,其中大多是米羅的作品,它被用於幫助籌備將於明年巡展至美國的一場米羅的作品展。“通過極大的精確度,我們可以知道一幅畫所處的狀態,它的色層的分佈情況,存在的問題,或者簡單知道作品是如何創作的”,雷納索非亞博物館修復部門負責人喬治·卡爾西亞(Jorge Garcia)説道。

坐落于一家改建的18世紀醫院建築內的這家博物館,存放了薩瓦爾托·達利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大量作品,該機構與西班牙通訊巨頭Telefonica聯手開發了這個機器,共計耗資約15萬歐元,約合19.5萬美元。

這個機器人有著25微米、或可以説是1毫米的25千分之一的精確度,而且,它還可以按照程式指令,根據所需照片的要求,在距離畫作更近或更遠的位置進行拍攝。它的設計,據卡爾西亞所説,意味著“無論它可能會出現多少錯誤,但是,這個設備永遠不會觸碰畫作”。

這個機器人,可以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日以繼夜地工作,而且,它可以通過遠端的一台電腦進行操控。它是經過特別設計的,可以直接在《格爾尼卡》畫作前進行組裝,這就避免了對精美畫作的潛在傷害,不用冒著風險把作品帶到地下的修復實驗室。不過,在多數情況下,畫作都是被帶到這間實驗室用這個機器進行分析的。

該博物館的藝術專家稱,這個機器人提供的關於一幅畫作的資訊,令修復藝術品的工作變動更容易了。“它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在你對它進行研究之前,你得知道你所掌握的資訊”,在該博物館修復部工作的58歲的化學家卡門·穆羅(Carmen Muro)説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