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馬利內:盧浮宮新掌舵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20 15:39:09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4月3日在內閣會議上宣佈:任命讓-呂克·馬利內接替卸任的亨利·盧瓦雷特,出任盧浮宮館長一職。讓-呂克·馬利內現年49歲,原是該館古希臘、古伊特魯利亞和古羅馬藝術部主任。這也是繼考古學家亨利·塞裏格之後,50年來第一次由考古學家執掌法國最高藝術殿堂。

在選舉過程中,關於“誰將是盧浮宮新館長”的話題一直流傳于法國的大街小巷。此前3個月,馬利內與里昂美術館女館長西爾維·拉蒙和蓬皮杜梅茲分館館長洛朗·勒蓬在最後一輪競選中脫穎而出。很多人認為,奧朗德選擇馬利內可能是一個最折中的決定。此次選舉打破了盧浮宮的館長必須由其前任任命的傳統。

在競選的第一輪,時任盧浮宮館長的盧瓦雷特並未表示出對馬利內的明確支援。法國文化部表示:“我們諮詢了亨利·盧瓦雷特,但是我們同時也聽取了多方意見。”盧浮宮繪畫部主管文森特·波馬雷特説:“幾乎每個盧浮宮新館長讓-呂克·馬利內人都能向愛麗舍宮或總理府提交盧浮宮館長的擁立或反對草案,這是前所未有的。”

經過多輪的評定和選舉,3月14日,法國文化部長奧埃莉·菲莉佩蒂向總統府和總理府提交了最終兩位候選人名單,一名外部候選人,一名內部候選人。在提名理由解釋函的正式列印稿中,她又親筆寫上了自己更為中意的里昂美術館女館長西爾維·拉蒙的名字。人們認為,這與她所積極推進的改革政界男女比例不平衡有關。但愛麗舍宮顯然表示了更多疑慮,總統請菲莉佩蒂在最終名單中加入了洛朗·勒蓬的名字。作為蓬皮杜梅茲分館的負責人,勒蓬在梅茲取得的成就、在海外的影響力以及與贊助者的良好關係,都使他具備了加入最終角逐的資格。

這樣,最後一輪競選由3名候選人參與,並由總統奧朗德做出最終決定,同時,還有3名仲裁委員協助決策——愛麗舍宮的文化顧問大衛·凱斯勒邀請他的兩位上級,總統府辦公室主任和總統府副秘書長共同出席競選者面試。最終,在風險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之間,奧朗德的3名內閣成員投出了選票:馬利內獲得2票,勒蓬獲得1票。

盧浮宮的新館長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成長經歷。不同於執掌盧浮宮12年之久的盧瓦雷特出生在良好的商業律師家庭,並在巴黎的高尚社區長大,馬利內出身平凡,在巴黎北郊的塞納-聖德尼省度過了他的童年。他在本省讀完了小學和初中,高中時就讀于鄰近的馬恩河谷省,在取得教師資格後,馬利內在1990年至1992年間在當地擔任了兩年中學教師。1993年,他考取了久負盛名的法國雅典學院,在那裏他參與了提洛島和特爾斐的發掘工作。之後,馬利內還曾在盧浮宮學院接受美術史及考古學教育。因此,在1997年取得文化遺産保管人資格之前,他還曾在法國藝術品修復研究所、巴黎天主教大學和巴黎大學教授美術史與考古學。

進入盧浮宮之後,馬利內的職業生涯開始一帆風順。在2007年被任命為古希臘、古伊特魯利亞和古羅馬藝術部主任前,他就一直負責古希臘雕塑和翻模古羅馬雕塑的相關工作。同時作為多個學科顧問團的成員,他也在盧浮宮學院教授考古學和古希臘美術史。顯然,馬利內對古希臘藝術傾注了滿腔的熱情,他能講古希臘語和現代希臘語,在這個領域內他出版了5本著作,最近一本是關於米羅的維納斯,同時他也策劃了關於斑岩、普拉克西特利斯等若干個展覽。不僅如此,他還掌握了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拉丁語、德語,甚至是簡單的日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