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國際博物館協會在1977年將每年的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 國際博物館協會官方網站將2013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為“博物館(記憶+創造力)=社會變革”。
數字科技的興起與發展之於現代生活的意義也許早已超出人們的想像。對我們來説,從生活的各個角落裏尋找數字新興技術與生活的完美融合,是一個充滿驚喜的過程。今天,讓我們共同前往世界著名的博物館,尋找科技與用戶體驗的足跡。
A4紙上的博物館
二維碼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數據鑰匙,我們可以用二維碼進行廣告推送、數據下載、商品交易和連結網站等操作。但是你相信嗎?二維碼竟然還能讓我們足不出戶地參觀博物館。
來自法國的讓·馬塞爾·昂貝爾教授就曾在上海“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博物館新技術論壇”上用別具一格的二維碼上演過類似“魔術”。
當昂貝爾教授將一張印著一些黑白圖案的A4紙放到電腦攝像頭前,電腦螢幕上竟然變出了一座3D哥特式建築城堡。當他調整那張A4紙的位置時,電腦螢幕上的3D城堡也會隨之變換角度,高聳的塔尖、肋形的拱頂、青色的屋頂、灰色的外墻……隨著A4紙的左右擺動,這座城堡的各個部位在螢幕上依次呈現。
昂貝爾教授表示,這是法國的博物館正在推進的“3D遺産復原項目”。它不需要我們花大價錢重建古代建築,只需在古建築各個特定部位,貼上幾張印有二維碼圖案的紙,參觀者通過安裝了解碼軟體的電腦或手機,就能看到這個建築遺址的構造。
昂貝爾教授“魔術”的實現,依賴於“二維碼”技術。隨著編碼和解碼技術升級,二維碼可容納的資訊量越來越大,甚至能將幾百幅圖片合成為一個立體影像。
昂貝爾教授表示,如果博物館把館藏珍品資料製作成二維碼,參觀者就能把博物館存在一部手機、一個隨身碟或者幾張列印著二維碼的A4紙上帶回家。
用數字拷貝盧浮宮
想像一下自己舒服地坐在家中的沙發上,一邊愜意地品著咖啡,一邊徜徉在全球著名的博物館:不必擔心即將到來的閉館時間,不必擔心人頭攢動的觀眾會妨礙你的視線,更不必擔心“禁止拍照”、“請勿觸摸”等警示牌大敗興致。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其實,這一切正在被高新技術照進現實。
旅遊旺季,每天有兩萬人次參觀的盧浮宮人潮涌動。根據英國 《藝術報》的年度調查顯示,2012年法國巴黎的盧浮宮憑藉全年970萬人次的遊客數量,連續第6次成為全球遊客訪問最多的藝術博物館。
盧浮宮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多達40萬件,不過人們得緣所見的僅有6萬餘件。這些展出的藝術品佔去盧浮宮400個展廳,尋常遊客就是花上一週都難以看完。雖然館方確保藝術品每3個月更換1次,但受到時間、空間及保存條件、保護技術等諸多限制,盧浮宮所展出的藝術品仍極為有限。如今,盧浮宮利用數字化手段對藏品進行了記錄和整理,在虛擬世界為它們辦展,於是,實體博物館遭遇的尷尬迎刃而解。
虛擬博物館使用谷歌[微網志]“街景”技術,將博物館搬上了網際網路。用戶只需點擊滑鼠,就可以在網站上用360度的視角遊覽博物館並觀賞相關畫作和藝術品。在3D效果的技術支援下,我們可以猶如現實中逛博物館那樣行走和停留,隨意觀賞展出的藝術品。你可以拉動滑鼠縮放做近距離的觀摩和賞玩,比如,即便將梵谷的《星夜》無限放大,70億像素所體現的細節和質感,仍會讓你震撼無比。只要你感興趣,無論是盧浮宮的精美藏品,還是凡爾賽宮天花板和水晶燈,博物館中的一切繁複細節你都可以一覽無遺。
地理定位技術帶來新樂趣
地理定位技術也為參觀博物館帶來了新的樂趣。在比利時安特衛普鑽石博物館,你可以通過一個基於地理位置的互動遊戲來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
在進入安特衛普鑽石博物館之前,你的手機會收到一張安特衛普地圖以及一個必須填好的文字格遊戲。在接下來兩個小時的時間裏,你可以在博物館內走訪城市中10個不同的地方,來了解安特衛普這個比利時最大的港口城市的歷史。
無獨有偶,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推出了一款iPhone APP應用,這款具有個人定位功能的APP軟體可以幫你迅速找到自己的所在位置,並引導你進行參觀。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數字虛擬博物館平臺進行虛擬參觀,從人類歷史展區陳列物品,到恐龍時期各個模型一應俱全。
通過APP應用,你不僅可以自行預定參觀行程,任意挑選上百場次展覽,還可以玩“化石尋寶”遊戲,即通過線索來找出展品。更有趣的是,該APP還支援Email、Facebook和Twitter的同步分享功能,讓你把參觀的樂趣分享給親朋好友。
4D技術讓藝術品變立體
想像一下,當你在美術館裏觀看畫展時,眼前工筆畫牡丹瞬間凸顯出來,花瓣層次分明、枝丫纖毫畢現、花瓣上的露珠仿佛一不小心就會滾落……倘若有天你在博物館碰到這樣的情景,你千萬不要感到驚訝,這並非身處幻境,借助4D技術,一切曾經的不可能都能成為實現。
從平面變成立體,這是人類視覺發展的趨勢。4D技術,就是通過4D光維技術,讓平面影像呈現出逼真的立體空間。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平面雕塑家劉鑒君就對立體技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和同事耗時10年研發該項技術,並在瀋陽創建了科技公司。
和3D技術一樣,4D技術的應用也不只限于影像産業,它在出版、醫藥、博物館、網路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有應用的空間。它能夠通過語言、手勢等自然的方式與之進行實時交互,創建一種適人化的多維資訊空間。
若將該技術應用於博物館展示,可為觀眾塑造一個虛擬現實的空間,讓觀眾親身感受藏品展示的環境,不僅激發觀眾參觀的熱情,而且使展覽更具趣味性。劉鑒君表示,他們今後會嘗試將4D技術運用到博物館領域,通過立體技術,將博物館影像資料還原,使平面的藝術品變得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