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盧浮宮換帥引發大討論 繼任者名單4月9日揭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2 10:25:03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亨利·魯瓦耶特



日前,法國總統奧朗德在愛麗舍宮接見了盧浮宮博物館館長亨利·魯瓦耶特。據悉,魯瓦耶特即將結束長達12年的任期,卸下盧浮宮博物館館長一職。

出人意料的是,盧浮宮博物館換帥引發了法國民眾的極大關注。雖然來自愛麗舍宮的消息稱,繼任者的名字要到4月9日方可揭曉,但一段時間以來,坊間的傳言已經甚囂塵上——從蒙彼利埃法布爾博物館館長米歇爾·希拉裏到里昂美術館館長西爾維·拉蒙,從盧浮宮博物館古希臘、古伊特魯斯克和古羅馬部主任讓-呂克·馬丁內茲到蒙特利爾美術館館長娜塔莉·蓬蒂爾,連裏爾市市長、前社會黨秘書長馬爾蒂爾·奧布裏都被人們放進了“候選名單”。

此次人事變動引發了法國社會關於文化機構負責人任命制度的大討論。不可否認,對於一些大型文化機構,如盧浮宮博物館、奧塞博物館等,政府的任命過程往往非常審慎,其人選也大多令人滿意。但從總體來看,透明度差、政治性強、政府干預過多、男女比例失調等問題也非常普遍。

前總統薩科奇曾將自己的顧問安排在凡爾賽宮博物館館長的肥缺上。前文化部長弗雷德里克·密特朗也曾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讓瑞士人呂克·邦迪出任奧德翁劇院總經理,換下了業績頗佳的法國導演奧利弗·派。儘管博物館界大多期待擁有文博專業背景的人士執掌博物館,但今天的楓丹白露宮博物館、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法國國家圖書館以及凱·布朗利博物館,其負責人無一不是法國國立行政學院的畢業生(該校是培養法國高級公務員的最高學府)。

仔細分析西方文化機構負責人的任命程式就會發現,大陸體系與英美體系涇渭分明。在法國,小型文化機構的負責人由文化部與地方政府協商後,頒布政令進行任命。大型文化機構的負責人,如盧浮宮博物館等,則需通過內閣會議討論,形成政令加以任命。這種中央政府控制大型國立文化機構人事任免的情況在歐洲大陸國家非常普遍。與之相反的是,在英國和美國,博物館擁有獨立地位,館長由董事會選出,其人選自由度更大,無論來自外國或其他行業(包括企業),只要符合博物館的發展需要,任何人皆有出任的可能。

當前,文化機構負責人任命透明化、多樣化、國際化已成為整個歐洲文化界的訴求和趨勢。2009年,義大利文化部破天荒地任命前麥當勞公司總裁馬利奧·雷斯卡為文化事業發展司負責人。不過對法國來説,義大利的步子邁得還是有點大。當德國原德累斯頓藝術館館長馬丁·羅特受聘擔任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館長,原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攝影部主任昆丁·巴扎克遠赴美國領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時候,人們忍不住要問:在法國人的內心深處,能夠接受一個外國人擔任盧浮宮、凡爾賽宮、奧塞博物館館長嗎?答案將在4月9日揭曉。

連結

2001年,亨利·魯瓦耶特接替皮埃爾·羅森伯格,擔任法國盧浮宮博物館館長一職。在他的任期內,盧浮宮年接待遊客量幾乎翻了一番,2012年這一數字達到1000萬,創下了盧浮宮歷史上的新紀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約一半遊客年齡在30歲以下。

亨利·魯瓦耶特開闢了伊斯蘭藝術、東方羅馬古代藝術和裝飾藝術3個新的研究部門,豐富了臨時展覽。通過向托賽·托姆佈雷、安瑟倫·基弗、弗朗索瓦·莫雷萊等藝術家委託創作和舉辦一些大膽的展覽,亨利·魯瓦耶特將當代藝術引進到盧浮宮。他還借助優惠政策,大力開展藝術品收購工作。

2004年開始運作的盧浮宮-蘭斯分館是亨利·魯瓦耶特心頭的一件大事。因此,直到去年12月12日蘭斯分館向公眾開放後,他才宣佈不再繼續擔任盧浮宮博物館館長的消息。

回顧亨利·魯瓦耶特12年的館長任期,“盧浮宮阿布扎比”無疑是其最具爭議的項目。他帶領法國國際博物館科學委員會,一直為這個項目努力協調著。將於2015年向公眾開放的“盧浮宮阿布扎比”,是一座由法國人設計的博物館。阿聯酋將以近10億歐元作為交換,通過協議借用法國的藝術品,其中4億歐元支付給盧浮宮。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