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美現代藝術博物館設盲人場 觀者可伸手觸摸雕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2 09:55:56 | 文章來源: 新聞晨報

 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內,雙目失明的芭芭拉·阿佩爾坐著輪椅,伸手觸摸一件畢加索的雕塑作品,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

現代藝術博物館每個月迎接一批視力受損者,讓藝術嚮導帶領他們欣賞藝術之美。

發揮想像力“視覺化”

阿佩爾現年62歲,熱愛藝術,曾是一名珠寶設計師,十多年前突然失明。她告訴法新社記者,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洞察藝術”項目把她和生命中佔據重要部分的藝術世界重新聯繫起來。

她説:“通過這一項目,我與以前一貫喜愛的東西仍然連在一起,那些東西給了我眾多激勵。”“洞察藝術”最近組織的一次活動是參觀“發明抽象,1910—1925”展。鋻於大部分展品為繪畫作品,博物館方面不允許觸摸。阿佩爾等大約20名參觀者只能依賴嚮導的描述,然後發揮想像力,去視覺化瓦西裏·坎金斯基、卡濟米爾·馬萊維赫等20世紀早期藝術家的抽象作品。

每經過一件展品,參觀者都要駐足一段時間,聽嚮導珍妮弗·格雷仔細描述,再一起探討作品的含義。

嚮導都是藝術家

負責現代藝術博物館殘疾人項目的卡裏·麥吉説,博物館20世紀70年代首次邀請盲人參觀雕塑展,隨後逐漸拓展至讓他們參觀畫作等不允許觸摸的作品。

麥吉説:“我們經常集思廣益,盡可能地讓參觀變得多感知性。”譬如,當讓失明者“看”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著名畫作《吶喊》的一個版本時,嚮導先讓大家張大嘴巴、雙手掩面,模倣畫中人物的姿勢。

這些特殊參觀者的嚮導都是現代藝術博物館外請的藝術家。對他們而言,為視力受損乃至失明者介紹作品也拓寬了自己的視角。

嚮導之一德博拉·戈德伯格説:“那有助我更好地觀察作品,因為我必須用一種更便於識別的方式描述它。他們總會發現一些我們往往忽略的東西。”

“只要用心就可以看見”

不過,相對聽畫而言,阿佩爾覺得,還是觸摸雕塑作品那種直接的聯繫更美妙。

參觀完 “發明抽象,1910—1925”展覽後,博物館工作人員帶著阿佩爾參觀畢加索作品展。展品包括立體主義發展前期的一件作品——畢加索初戀情人費爾南德·奧利維耶的青銅頭像。

阿佩爾的雙眼盯著天花板,神情專注。當左手摸到高挺的鼻梁、突出的顴骨時,她不禁輕呼:“這是她的臉,就在這兒。”她的丈夫巴裏建議説:“感受一下她鼻子的線條。”

阿佩爾説:“聽完別人的描述,再去觸摸,它就變得真實起來。我仍然在‘看’,仍像以前一樣欣賞藝術品。只要用心,就可以看見。”

黃敏(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