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德國創業公司將代收款業務引入藝術交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0 18:23:20 | 文章來源: 藝訊中國

Foundation 的畫廊和藏家協調人 Amanda Coulson 和執行合夥人 Uli Voges

Foundation 的畫廊和藏家協調人 Amanda Coulson 和執行合夥人 Uli Voges

設想一個年輕的畫廊主掏出13000美元在 Volta 或 Independent 這類獨立藝博會上租一個展位,會是怎樣一番情形。食物、機票、物流、酒店,這些都要錢。情況好的話他或她可以賣出足夠的藝術品,跟開銷相抵——可能還有點盈利——然後就回家,放下行李,開始寫請款票據,然後等人寄支票過來。 但是,任何一個手頭拮據的交易商都很熟悉這種局面,支票可能得等上個幾週或幾個月才能來。與此同時,租金是要付的,日常運營的開銷和其他雜七雜八的錢還是要花的。藝術家那邊等得時間還要長。

這是一場足以讓經營者撐不下去的賭博,藝術交易一門沒有安全網的獨特生意。在其他領域,對於任何一個要寫請款票據的公司,財務方面都已經是有現成解決方案的,叫作“保理”(factoring),在很多經營領域都在採用,但畫廊業裏基本上沒見過。

它的意思就是由一家第三方公司向買家預付款項,同時向其他人直接發出請款要求——有點像 PayPal,但是牽涉款項數目更大。近年來藝術市場也開始擁抱金融業的模式,創辦了自己的藝術投行和信貸機構,比如 ArtAssure 和 PlatinumArts。現在又有一家名叫 Foundation 的德國創業公司想把 Rosenthal & Rosenthal 這樣的主流公司應用多年的傳統保理框架引入到初級藝術市場中來。

“這就像一種畫廊孵化器,”Foundation 聯合創始人 Ulrich Voges 説,2005年是他和 Amanda Coulson 合夥創辦了 Volta。大牌畫廊不需要額外的資金,而藍籌次級藝術市場已經有私資信貸機構在支援。但是至今還沒有企業家願意冒著風險向初級市場的小畫廊提供預付現金。

“現金流,也就是資産流動性,對這些畫廊很重要,”Voges 説。“你每天都急需的東西,往往就是你需要去爭取才能得到的東西。”

迄今為止,Voges 和 Coulson、 Karl Rheinberger、Tobias Kirchhofer 和 Philipp von Ilberg 一同創辦的 Foundation 已經募集到80萬歐元資金,估計到4月的科隆藝博會時就已經有足夠的運營預算了。屆時它的100家會員畫廊可以跟 Foundation 逐單接洽,一旦出售得到證實,畫廊就能在48小時內得到90%的預付款。Foundation 會收取3.8%——比通常信用卡公司向商戶收取的手續費率略高。

“在藝術交易中引入保理顯然是應該的,奇怪怎麼早沒有人這麼做,”已經註冊了這項服務的開普敦 Stevenson 畫廊總監 Joost Bosland 説。有一次 Stevenson 在軍械庫展上賣出一件雕塑,藏家在展會快結束的時候把作品取走,但始終沒付錢。“最後我們是在一年多後親自去他們那裏把作品給取回來了。”

“我會從一開始就用這個,”1975年在哥本哈根開了一家畫廊的 Patricia Asbaek 説。“我們多少都是白手起家的,有一些好想法和一些了不起的藝術家,還有一些年輕的藏家。生存很困難,如果有專門的藝術銀行來支援我,我會很感激。”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Voges 預計未來幾年會有1000家以上的各國畫廊建立合作關係。不過目前它的業務還是限制在歐元區,因為還不符合美國的貿易法規。美國畫廊也有簽約的,但是只會用這個服務來處理外國藏家的交易。

“我認為這的確是有需求的,”藝術理財師、ArtAssure 總裁 Asher Edelman 説。“這一行的現金流狀況不怎麼好。”不過他也説,Foundation 的3.8%費率在他看來有些高了,而且他不太相信多數畫廊的交易要用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完成。

不過,為一個市場號召力沒保障的藝術家作保是有很大風險的。跟那些已經進入拍賣市場的藝術品不同,初級市場的作品無法客觀地估值,這也是為什麼代理商通常都只做日用品:一些他們有把握在客戶未付款後可以收回或賣出的可交易産品。

一個買家在三個月內沒有付款給 Foundation,它會收回藝術品,不過 Voges 認為這種情況不大可能出現。傳統的代理商是不願意去碰這種資産的,不過 Foundation 認為它的投資人在藝術領域有豐富經驗,只有他們可以應付得了價值不確定的作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