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The Encyclopedic Palace”的參展藝術家名單已于近日公佈了,其中不乏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卡爾·安德烈(Carl Andre)、喬治·康多(George Condo)、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等著名藝術家。然而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場主題展同時還將呈現一些來自當代藝術界之外的作品——“來自未經訓練的藝術家的作品,如海地伏都教的旗子及密宗的圖紙等等”。
作為當代藝術界裏最受矚目的策展人之一,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Massimiliano Gioni的決定將會受到密切地關注和模倣。然而當代藝術與手工藝品的混合卻是自去年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的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開始的。由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策劃的文獻展展出了從李·米勒(Lee Miller)在希特勒的浴缸裏拍攝的照片到巴米揚大佛的碎片等各種物品。正如Steven Henry Madoff在評論這屆文獻展時所説的那樣:“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在她的展覽中心提出的問題並不是誰在思考,而是什麼在思考。”在她的文獻展裏,所有的展出物品都被提升到了藝術品的地位,甚至是被提升到了人類的地位。這樣的思維模式通常被稱為“以物品為導向的本體論”(Object-Oriented Ontology),那些“質疑了物品世界的遊戲規則”的哲學家們是它的先驅者。
“Brain”
Massimiliano Gioni與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似乎都在他們的展覽裏運用起了這種論述。Massimiliano Gioni之前策劃的展覽“Ghosts in the Machine”便給了諸如雅各布·莫爾(Jakob Mohr,他是一名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畫作“Influencing Machine”等藝術圈之外的作品以特權空間,探索了技術是如何開始自己的生活及其自己創造的神話的。去年的卡塞爾文獻展呈現了由兩間彎曲的房間組成的一個名為“Brain”的空間,其中展出了一批“沒有暗示歷史、檔案,而是表現了標誌著矛盾的條件、存在於這個世界中及與這個世界一同存在的堅定立場的元素”的藝術品與手工藝品。
在我看來,這種以物品為導向的策展模式對藝術界來説是一種引人注目而且充滿詩意的進步。它分散了所謂的“純藝術”,將藝術作品放置到我們這個充滿了各種有意義的物品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裏,繪畫與雕塑只不過是一部分範例。將手工藝品與藝術展覽的融合打破了博物館展覽孤立的泡沫,引進了外部世界裏的一些最新情況和現實。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更多這樣的策展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