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的故鄉:馬拉加
馬拉加
一半海水一半陽光
天堂般的馬拉加
鮮花團簇的街區裏,遊人熙熙攘攘,咖啡館老闆將木質藤編的精緻桌椅擺放到店外臨街的陰涼處,遊客在這裡休憩放鬆,欣賞街邊的風景。編手鍊工藝的老人坐在石凳上動作麻利迅速,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廣場街頭散佈的流浪藝人,都是那麼恣意和閒適自然,絲毫沒有造作和生澀感。
約前1000年,古代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建立馬拉加,而“馬拉加”一詞,則源於腓尼基語中的“鹽”(馬拉加附近港口的魚都相對偏鹹)。約7個世紀以後,羅馬帝國征服了包括馬拉加在內的迦太基西班牙地區,從5世紀開始,西哥特人將馬拉加置於統治之下,8世紀,南上的摩爾人征服了西班牙,地處南端的馬拉加成為了重要的貿易中心,之後馬拉加又重新成為基督教佔主導的城市。1936年西班牙內戰,馬拉加遭遇了義大利和西班牙叛軍的空襲,受到重創。到1960年,世界板塊相對穩定,馬拉加開始依靠旅遊交通等發展自身經濟,而這座飽經風霜磨礪的古城在經年的變數下善意地擁有了安達盧西亞地區所有的包容和貫通。圍觀道路兩旁是西元三世紀的古羅馬圓形劇場、六世紀的穆斯林城堡、八世紀由清真寺上改建起來的教堂,這一切的一切無不成為馬拉加深厚文化底蘊的外顯跡象,正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萊桑德雷所讚,這是一座“天堂般的城市”。
如果願意的話,在市中心大教堂的門口,挑選一輛你最心儀的馬車,雇他帶你前行,聽著當地車夫熱情的介紹,穿過一排排高大的棕櫚樹,吹著沿途的海風,街頭的鮮花為你垂目,巷口的咖啡為你飄香,請你感受最真實的馬拉加。
畢加索的故鄉
在馬拉加的老城區裏,隨處可以尋到畢加索的痕跡,猛然間的抬頭一瞥,亦或是轉暫態的不期而遇,其蘊含的藝術氣息總能給你一個完美的解答。在市中心,畢加索的故居裏展列著他年幼受洗禮時穿過的禮服,以及他父親的繪畫工具、還有後來被整體還原的房間,一切擺設都依照了當年畢加索居住其中的模樣。
出了畢加索的故居,便是梅塞爾廣場,廣場上成排的樹蔭下,成群的鴿子飛起又停落,時而啄食遊客喂撒的麵包屑,時而撲啦啦地漫天盤飛,時而又咕咕嘀地速跑追逐。童年時的畢加索,應該正是在此閒暇遊逛、喂食鴿群、追逐嬉戲吧!小小的廣場賦予了畢加索獨特的創作思維和靈感,正是對鴿子習性的深諳,對其外形細緻入微的觀察,使得畢加索可以遊刃有餘地在紙上繪出動感逼真的和平鴿。
梅塞爾廣場的對面就是馬拉加的畢加索博物館了,這個2003年落成的博物館設在一座16世紀的宮殿上,利用回廊、走廊和中庭連接一座兩層高的現代展廳,新舊建築結合地恰到好處。裏面收藏著畢加索的155幅畫作。畫作覆蓋了畢加索一生各個創作時期的風格,而這些作品大都來自畢加索後人的捐贈。畢加索曾經説“我會
(給馬拉加的博物館)送去滿滿兩卡車的畫。”他非常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在故鄉展出。
博物館內定期舉辦一些展覽,兩年前的“基彭伯格遇見畢加索”,去年年初的“畢加索肖像攝影展”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給小城帶來更多的藝術熏陶,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的“怪誕因子”(The Grotesque Factor)展覽,將展出列達。芬奇、戈雅、畢加索、培根等將近80位世界級藝術家的250多幅作品。
畢加索從初露端倪的孩提時期開始就頗得他人賞識,15歲時,他就已經能發揮出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巨匠的水準,而他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在離世前親眼目睹自己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與其他多數畢生窮困潦倒的畫家有著質的不同。
在2004年5月5日,紐約蘇富比的拍賣會中,畢加索的《拿煙斗的男孩》(Garcon a la Pipe)以104,168,000美元的價格被售出,創下了單幅畫作拍賣價的最高記錄。該畫作創作于畢加索24歲,屬於他的“粉紅色時期”,在這一時期,柔和的粉紅色調開始滲透到他畫布上單一的藍色中,並且漸漸成為主要的顏色。畫中年輕的男孩被畢加索稱為“小路易”,他時常到畢加索的畫室裏去消磨時光,“小路易”穿著藍色的工作服,左手拿著煙斗,頭戴花環,背景是兩大束花,在那個年代,藍色是貧窮和世紀末的象徵,加上人物形象的消瘦,可以推斷出“小路易”是貧困窘迫的下層人物,粉紅色的融入又讓觀賞者感受到另類相對的浪漫意境,紅藍的匯合,使人深深被吸引,甚至可以體會到這一刻暫停在“小路易”心中的悠閒和美好。
創作于1907年的《亞威農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是畢加索人生的轉捩點,畫作充分展現出了飽含在畢加索內心的自由奔放和他記憶裏無法磨滅的西班牙理念,而馬拉加的熱情則賦予了他最初的藝術靈感和大膽創新精神。
這是一幅與以往的藝術手法徹底決裂的立體主義作品,畫作上五個少女的形體像是被用平面的幾何圖形拼接而成的,鑲嵌在藍色的背景上,看似靈活多變,卻又層層分解,極具概括性的線條是那麼雄渾有力。這些平面顯然已經超越了單個的物象,它要囊括的是周圍的整個空間。這種新的藝術形式旨在從事物的內涵去認識和解析,讓作品能折射出事物的本質和人物的本性,不再只是從事物的視覺表像來描繪一個相似的外在。同時強化的變形,也增強了畫作的吸引力,畢加索説:“我把鼻子畫歪了,歸根到底,就是想迫使人們去注意鼻子。”這幅《亞威農少女》是藝術史上的巨大突破,也是畢加索人生的轉捩點,成為現代藝術發展的一座里程碑。
金色的太陽海岸
畢加索説:“沒體會過馬拉加陽光的人,就創作不出立體主義的繪畫藝術”。西班牙有數千公里的海岸線,並且分別有不同的名字,如:熱情海岸,金色海岸,其中,位於安達盧西亞內的海灘有熱帶海岸,阿爾梅利亞海岸和太陽海岸。太陽海岸從馬拉加向南直至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的交界處,總長約100余公里,被譽為西班牙的“黃金太陽海岸”。馬拉加作為太陽海岸東西兩段的分割點,又是交通樞紐,成為了通往太陽海岸的門戶。
太陽海岸的沙灘是而地中海的神奇灰藍色,不同於巴厘島的白色沙灘和巴哈馬的粉色沙灘。很多歐洲人會來這裡享受陽光的沐浴,與巴厘島的暴曬不同,太陽海岸的陽光雖然炙熱,但並不悶鬱,如若呆在陰涼處,陣陣涼風甚至還要讓你多穿件長袖外衣。
高達3000米的內華達山脈阻擋了從北方吹來的冷風,因此這裡一年四季氣候溫和,平均氣溫冬季為12攝氏度,夏季為26攝氏度,是個避暑避寒的聖地。每逢盛夏,太陽海岸的金色沙灘上便擠滿了享受清涼海水浴的人群,而當避暑者剛剛離去,避寒的遊客又接踵而來,不管是夏天的熱情洋溢還是冬天的清靜淡泊,地中海式的怡人氣候和溫暖的海風,都會給不同時間來自全世界不同膚色的人們帶來快樂和愜意。遠觀處,滿山遍野的別墅畫廊,都用了統一的白色墻面,頗有氣勢,餐廳和商店都濱海而立,每日承載著飽滿的陽光,使得整個沙灘上呈現出一派金黃燦爛,這一襲金色與海面的蔚藍相輝映,成就出一座絕世的度假勝地,太陽海岸當之無愧成為了眾人心中的嚮往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