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勞倫佐·儒道夫:我們需要保護亞洲藝術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5 13:47:00 | 文章來源: 搜狐文化

1月24日,亞洲規模最大的藝術博覽會——"藝術登陸新加坡"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正式對公眾開放。本屆博覽會的主題更加強調"我們就是亞洲",這與博覽會總監勞倫佐·儒道夫堅持"藝術登陸新加坡"的亞洲區域定位密不可分。

勞倫佐是有著"藝術屆的奧林匹克"之稱的巴塞爾藝博會的前任總監,3年前他選擇在新加坡這座亞洲城市創建一個國際性藝術博覽會時,就明確了它要聚焦亞洲、堅持亞洲特色、推動亞洲市場發展的定位。現如今,在他引領下的"藝術登陸新加坡"已經舉辦到了第三屆,那麼相比前兩屆,這屆藝術博覽會有了一些什麼樣的發展和變化呢?記者特別專訪勞倫佐,解讀第三屆"藝術登陸新加坡"。

記者:"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已經是第三屆了,相比前兩屆,這一屆博覽會在哪些方面有了突破?

勞倫佐:三屆"藝術登陸新加坡"都堅持了亞洲藝術的特色,每屆參展畫廊都保持了70%的比例來自於亞洲。相較之下,第一屆和第三屆博覽會更為重要,因為,第一屆要去構思概念和主題,而且大家也會好奇一個全新的博覽會是什麼樣的;第二屆稍有調整;第三屆博覽會可以更加穩定植根于亞洲的定位,這是區別於其他國際性畫展的不同賣點。第三屆博覽會的突破,就是特別策劃了印尼館,還有第一次可以在網路上欣賞博覽會展出的作品,並且可以進行交易。

記者:第二屆和第三屆的主題都是"We are Asia",這其中有什麼差別嗎?

勞倫佐:第三屆除了繼續聚焦亞洲外,也要保護亞洲和東南亞的藝術畫廊。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中心,"藝術登陸新加坡"是東南亞最盛大的博覽會,是東南亞最值得期待的藝術品交易平臺。亞洲很大,今年我們把重點放在東南亞,是希望可以借助"藝術登陸新加坡"這個橋梁,把一些東南亞原生態的藝術品帶給世界。

記者:你認為第三屆"藝術登陸新加坡"最大的亮點在哪兒?

勞倫佐:我認為每一位藝術家都是亮點。"藝術登陸新加坡"在於發現新興的藝術家,已經成名的藝術家大家都曉得,而我們希望通過博覽會發現一些新興的藝術家,和推廣藝術愛好者的作品。我們也會特別展示下一代藝術家的作品。本屆博覽會有三個最重要的特點:一是像博物館,讓所有人都可以來參與;二是讓大家都能看到亞洲藝術屆的發展;三是讓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有個很好的交流平臺。

記者:有一些參加過好幾屆"藝術登陸新加坡"的畫廊主説,越來越多的亞洲藝術家加入到博覽會,這是否説明博覽會更加自信了?勞倫佐:每年參展的亞洲畫廊所佔的比例都差不多。今年確實有很多歐美的畫廊要求來參加,但是組委會都拒絕了,因為我們要給予亞洲的畫廊足夠的機會,組委會也希望保護亞洲的藝術家。

記者:第三屆"藝術登陸新加坡"加入"印尼館",是不是也出於加入新鮮血液,培養人才的目的呢?

勞倫佐:當然是,讓印尼本土的藝術家有一個可以展示的平臺,可以讓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看印尼的藝術,這很重要。印尼的畫廊不是很多,這次直接邀請藝術家來參與,就是為了給他們提供這個機會。

記者:在這屆博覽會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香灰做的佛,能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件藝術品的背景及參展原因麼?

勞倫佐:這件作品只展示過三次,這次是第一次在亞洲展出。鐵制的佛代表永恒,香灰製作的佛代表無常。這件藝術品在創作時遇到了很多困難,製作了三次,現在展示的作品也不是完整的作品,但這可以很好地表現什麼是藝術。

記者:今天遇到了一位中國大陸的藝術家施少平,他因為一件作品《莫·非·卵》而被邀請過來。舉這麼一個例子是想請問,你是如何看待大陸藝術品市場的?

勞倫佐:中國是一個很大的藝術品市場,擁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家,大約10至15年前,中國藝術界就很受國際重視,目前這種熱度慢慢降溫,並逐漸歸於正常。歐美對於中國藝界的關注越發趨向於對於藝術家個體的關注。中國的藝術家可以待在中國發展,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必須要到歐美發展。我希望,以後大家談到亞洲的藝術時,不是只談到中國,而是也要關注到東南亞。

記者:對於"藝術登陸新加坡",你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勞倫佐:我需要先去旅遊輕鬆一下,然後再想下一步。但是,"藝術登陸新加坡博覽"會還很年輕,它的定位是區域化的,這點非常明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