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科恩兩姐妹的馬蒂斯與現代大師典藏經典作品展在進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31 16:56:44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梵谷1889年布上油畫作品《有人物的風景》,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旗下科恩收藏藏品

梵谷1889年布上油畫作品《有人物的風景》,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旗下科恩收藏藏品

亨利·馬蒂斯將她們稱為“我的兩個巴爾的摩夫人”;兩姐妹的朋友格特魯德·斯泰因寫了一首關於她們的詩《兩個女人》。這兩姐妹就是克拉麗貝爾·科恩博士(1864-1929)與埃塔·科恩小姐。1905年,他們就開始直接從前衛藝術家們的巴黎工作室中購買藝術品。儘管當時她們對於激進藝術的品位很少有人理解,評論家們在當時很貶低馬蒂斯,而且巴勃羅·畢加索也幾乎無人知曉,但是,科恩兩姐妹仍跟隨著她們對藝術的這份熱情,並最終成就了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收藏機構之一。

溫哥華美術館呈現的“馬蒂斯與現代大師典藏經典:源自科恩兩姐妹”展覽,展出了來自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旗下享譽全球的科恩收藏的50余件藝術品,展覽自本月26日開幕,將一直進行至9月30日,為期128天。此次展覽,將重點展出由馬蒂斯、畢加索、塞尚、高更、雷諾阿和梵谷等藝術大師的繪畫、雕塑和紙上作品。該展覽目的在於展現巴爾的摩兩位猶太姐妹的非凡遠見,以及她們與當時那些促成她們創建傑出收藏事業的當代藝術家們建立的人際關係。此次展覽除了展出法國藝術的傑作外,還將展出紡織品、裝飾藝術、亞洲與非洲藝術、攝影和檔案資料,力求在現代藝術與成就歷史的藝術家們共同構建的精彩世界大環境中,來一同展現科恩兩姐妹的傳奇故事。那些曠世傑作中的其中10件藝術品和所有的紡織品以及裝飾藝術品,都是首次在溫哥華展出。

此次展覽呈現的科恩兩姐妹的故事,始於巴爾的摩的德國猶太社交圈。在那裏,她們初次見到了格特魯德·斯泰因和這位女作家的哥哥利奧。在19世紀90年代後期和20世紀早期,克拉麗貝爾·科恩在她們巴爾的摩的家中舉辦了熱鬧的星期六之夜沙龍,斯泰因作為青年人也出席了該聚會。這些聚會吸引了包括音樂家、藝術家、作家和科學家在內的巴爾的摩文化精英。

“馬蒂斯與現代大師典藏經典:源自科恩兩姐妹”展覽追溯至科恩姐妹的環球旅行,先是到達義大利和法國,之後又進行了環球旅行,之後回到了巴黎,在那裏,她們採購了許多傑出藝術品。在早于1913年著名的紐約軍械庫展覽前幾年,她們是最早將歐洲現代藝術帶到美國的收藏家中的兩位。通過那些檔案資料,她們的傳奇故事生動地呈現在了觀者面前。其中,埃塔的日記記錄了她的首次義大利之行,在那裏,斯泰因將她帶向了文藝復興藝術。另外,埃塔和克拉麗貝爾的賬簿顯現了她們不僅收藏當代藝術品,而且還收集珠寶、紡織品、傢具和其他物品的收藏熱情。參觀者也可以看到一部曾于2003年在BBC1頻道向全英國播出的電影《邁克爾·佩林和喜愛馬蒂斯的女士們》的片段。以及通過一個互動式的觸屏電腦參觀科恩姐妹位於巴爾的摩的毗鄰公寓,了解兩姐妹如何以藝術和收藏品為生的生活方式。

身為殷實的德國猶太移民的女兒,科恩兩姐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有條件在世界各地旅行。身後有成功的科恩家族紡織企業的雄厚經濟實力做後盾,克拉麗貝爾和埃塔經常前往歐洲採購藝術品。她們經常去巴黎拜訪後成為知名前衛作家的格特魯德·斯泰因和該作家的哥哥利奧。通過他們,科恩兩姐妹的人際圈日益擴大,其中不乏影響她們收藏之路的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斯泰因兄妹將她們介紹給畢加索和馬蒂斯,之後,兩姐妹成為了這兩位藝術家的朋友和資助者。埃塔是在1905年結識馬蒂斯的,她首次購買了該藝術家的幾幅素描作品,標誌著馬蒂斯終其一生的激情藝術創作之路的起點。在馬蒂斯的幾位早期資助者中,科恩兩姐妹收藏了馬蒂斯整個藝術生涯各個階段的藝術作品,她們也購買了畢加索的100多幅作品,其中包括畢加索早年在巴塞羅那和巴黎創作的一組很重要的版畫與素描作品。

科恩兩姐妹成就的傑出收藏匯集了近3000件藏品,許多都曾放置在她們位於巴爾的摩的公寓之中。其中最重要的藏品當屬馬蒂斯的500件藝術品——被認為是當今世界該藝術家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藝術品收藏。

科恩姐妹毗鄰的公寓中儘是前衛藝術品。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她們開始向博物館出借藏品進行短期展出。在1929年克拉麗貝爾去世時,她將其藏品留給了埃塔,並建議在埃塔死後,將其捐贈給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用於革新巴爾的摩欣賞現代藝術之精神。從那以後,埃塔以公眾信託的立場獲取藝術品以填充收藏。她保存了克拉麗貝爾的公寓,以及墻上的藝術品,並用每天更換的鮮花進行裝點。埃塔得到了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內的許多博物館的支援。1949年,埃塔去世時,她將所有藏品以及近40萬美金遺贈給了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用於建造博物館的側廳來存放這些藏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