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宣傳推廣新攻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26 20:29:33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您想知道在棒球明星亞歷克斯·羅德里奎茲的心目中,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嗎?是莫奈的大作、托馬斯·伊金斯的名畫、古埃及面具、勞申伯格的設計,還是另有其他?——這正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最新推廣活動的重要內容。除了亞歷克斯,觀眾還能了解到當紅女演員克萊爾·丹尼斯、時尚設計師馬克·雅各布斯、NBA球星卡梅羅·安東尼、著名影星休·傑克曼、建築師扎哈·哈迪德、喜劇演員塞斯·梅耶斯等國際名流對大都會的“品味”。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啟動的“我的大都會”活動於3月15日在《紐約時報》亮相,除了邀請名人挑選心中的藏品外,活動的另一大亮點便在於互動式參與,觀眾將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我最喜歡的大都會藏品”。據大都會博物館館長托馬斯·坎貝爾介紹:“名人與社交媒體將成為這一輪推廣活動的主打。”

托馬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以下問題做了回答。

問:“我的大都會”推廣創意如何産生的?

托馬斯:這一主題實際上是我們已經開展了3年的推廣活動的延續。3年前,為了吸引更多觀眾,讓觀眾喜歡上博物館,我們發起了一場名為“Itchr(39)s Time We Met”(大都會縮寫Met與英語“相見”(met)諧音)的推廣運動。但出於種種原因,我們沒能在推廣活動中讓觀眾更多地接觸博物館的藝術品。

後來,我們發現有些觀眾喜歡在展廳照照片,然後發佈在Flickr(最大的圖片分享網站)上共用。我們突發靈感,為什麼不在推廣中向觀眾展示我們的藏品呢?所以,去年我們發起了主題為“接近一點”的活動,向觀眾展示那些不易被察覺的藏品細節。

又有問題産生了,我們以往的推廣活動都主要面向博物館的常客,但如何吸引那些沒有來過博物館的人?為了突破這一瓶頸,我們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最終,我們決定邀請體育明星、喜劇演員、音樂家等來博物館做宣傳,利用名人效應擴大博物館的影響範圍。目前我們邀請的明星基本上都是紐約人。

問:大都會的觀眾來自全球各地。為什麼要挑選紐約的明星呢?是為了吸引那些沒有來博物館參觀的當地人嗎?

托馬斯:的確,大都會每年都會接待大量的國際遊客。但選擇當地明星是我們共同的決定。大都會在紐約景點中排名首位,但我們不僅會在網路上開展活動,很多宣傳內容也會出現在紐約的公交車身和地鐵站裏。所以,紐約明星對當地人更具親近感,也更能代表大都會。

問:貴館如何邀請到亞歷克斯·羅德里奎茲、卡梅羅·安東尼、塞斯·梅耶斯等名人?

托馬斯:説起來非常有意思。很多人都參與到邀請名人的工作中來,其中就包括之前來參加慶典的明星。我們打了很多電話,想要了解哪些名人對藝術感興趣,並且常常得到讓我們驚詫不已的答案。誰能想到棒球明星亞歷克斯·羅德里奎茲是現代藝術的超級大粉絲呢?

問:名人挑選的“最喜歡的藏品”中有什麼出人意料的嗎?是不是有些並不是一般觀眾的選擇?

托馬斯:這一部分也非常有意思。有些名人隨口就説出自己喜歡的藏品,有些則和我們仔細討論。實際上,這些心中藏品的選擇還深受我們一個名為“聯繫”的網站欄目的影響。在這個欄目中,我館的100位工作人員從個人愛好的角度(而絕不是藝術、歷史等權威角度)暢談他們鍾愛的藏品。其中,有些正在嘗試戒煙的人就把話題選定為繪畫作品中的香煙;有些人則因為對自己髮型不滿而選擇討論藝術品中糟糕的髮型。所以,活動進行到這裡,關注點已不再僅僅是名作,而更注重的是對藝術的主觀參與。而推廣活動也不單單只是名人參與,當明星們選出他們心中的藏品時,我們會展示給觀眾看,然後鼓勵觀眾做出自己的選擇。

整個活動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藝術社交網路。畢竟,我們的第一場推廣活動靈感就來自Flickr社交網站,而社交媒體也一直貫徹在我們所有的活動中。觀眾被動接受資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希望觀眾能利用這些社交平臺上傳分享照片並相互交流。這也讓我們的推廣工作充滿了樂趣。

問:在您看來,“藝術分享”如何轉變為親自來博物館參觀欣賞呢?

托馬斯:觀眾來博物館參觀的動機很多,最簡單的莫過於單純出於好奇心。我們知道也有些觀眾喜歡在參觀過程中拍照,回去後和朋友分享。這種做法棒極了。因為我們的博物館因為這些分享而變得更友好、更具吸引力。我們希望觀眾能真正享受博物館時光。出於何種原因來博物館參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來了,我見到了自己從未見過的東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