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也出現在了每年3月的馬斯特裏赫特。博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本·傑森在談及上一屆博覽會的出席情況時,曾這樣説道:“我非常高興看到來自中國大陸的參觀者人數能迅速增加。而且,我發現他們購買的藝術品不光是中國的,還涉及許多不同的領域,這點尤其值得留意。”
本·傑森不僅留意到中國面孔的增多,更主動到中國宣傳博覽會,擴大其影響力。2011年9月,他就開始為今年的TEFAF25週年慶打前站了,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在中國組織了兩次收藏家聯誼活動。本·傑森和TEFAF市場總監緹希亞首次來到中國,分別在北京荷蘭大使官邸和上海中國收藏傢俱樂部與中國收藏家一同開展交流活動。這是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行這類活動,收藏家和博物館長都收到了博覽會的介紹和邀請。
馬斯特裏赫特希望通過主動與中國藏家接觸,來吸引更多的中國面孔出現于每年3月的博覽會。可見TEFAF已經把目光瞄準了中國,其市場總監緹希亞曾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就感受到了中國媒體和藏家的熱情。他們渴望知道各種數據,比如中國的收藏者在展會上的數量和銷售比例等等。我們還見到了一些有趣的中國藏家、博物館館長和熱衷於藝術的中國企業家。”
今年的3月16日,博覽會開幕第一天,TEFAF歐洲藝術基金會即發佈了最新年度報告《2011年國際藝術市場:藝術品交易25年之觀察》,並於其中披露了2011年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全球排名第一這一歷史性的拐點,並將之視為全球經濟熱點重心轉移的重要風向標。這份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佔的份額由2010年的23%上升到去年的30%,取代了多年的冠軍美國,美國以29%的份額列全球第二。專業從事藝術和裝飾藝術市場研究的文化經濟學家、藝術經濟學的創始人克萊爾·安德魯博士在她主編的報告中稱:中國的發展 “也許是近五十年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變化之一”。2010年即被中國超越的英國以22%的份額保持季軍地位,而第四名法國所佔的份額遠遠落後,僅為6%。而中國市場的強勁上揚加上藝術品銷售——特別是現、當代藝術品領域銷售的上升,使全球的藝術品與古董市場出現了持續的升溫。2011年成交額上升7%,達到461億歐元,相對於2009年市場危機時上升了63%。雖然去年的成交額仍沒有達到2007年衰退前的最高點481億歐元,但這些數據表明,在過去的兩年中,藝術品市場已經獲得了有效恢復。
“除了規模上的快速擴大外,最近十年見證了藝術品市場銷售在地域分佈上的重大變化,”安德魯教授在報告中寫道,“下一個十年將是新興市場國家對全球經濟發展貢獻大於發達國家的第一個階段。”
“中國市場的強勁推力來自於快速增長的財富、充足的國內供應和中國藝術品買家的投資性目的。雖然最近的經濟危機使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買家都更加謹慎,但中國資産市場和股票市場的不景氣以及缺乏其他投資渠道使中國顧客將大量資金投入藝術品市場作為一種替代性投資。”
“但是,所有的地區在2012年都將面臨各自的挑戰:對於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説,是如何應付市場過熱,促使市場更穩定、長期地發展;對於歐洲市場來説,是如何在面臨持續調整和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保持競爭力;對於美國來説,作為近年來的一個市場供求中心,該如何應對失去霸主地位的挑戰。”
記者從博覽會執行委員會方面獲悉,今年的中國買家團多數在開幕式後的第三天即3月19日到達馬斯特裏赫特,這或許是為了趕上最佳出手的時機,也不乏趕熱鬧的意思,而本·傑森主席也于19日當天專門為中國買家團舉辦歡迎酒會。
在馬斯特裏赫特歐洲藝術品與古董博覽會從開創至今的25年曆史上,鑲嵌著世界各大博物館的知名藏品收購事件。例如,在2004年的博覽會上,紐約布拉姆卡畫廊和慕尼黑的朱麗葉·伯勒爾畫廊將一具1415年創作于奧地利的聖母憐子雕像售予英國沃裏克郡的康普特弗尼博物館。凡此種種,無不證明每年于彈丸小城馬斯特裏赫特舉辦的這一歷史算不上悠久的博覽會確能收到增廣公共與私人收藏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