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法國攝影師Georges Dambier眼中的巴黎美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19 13:56:56 | 文章來源: 外灘畫報

 

法國攝影師Georges Dambier攝影作品

法國攝影師Georges Dambier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他從沒有在巴黎時尚圈大紅大紫。不過,最近他在紐約舉行的一場回顧展,卻向世人呈現了戰後巴黎最優雅的一面。

紐約Bonni Benrubi畫廊舉行的Georges Dambier攝影展“Who’s That Girl”喚醒的不僅是對1950年代時尚風格的追憶,更是對那個時代的模特所獨具的別致之美的懷念。

Dambier非常擅長拍攝有氣質的女人,除因漂亮女人的確能令男人們全神貫注外,另一方面也源於他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興趣所在。可以説,他與那些最著名的昔日美人們都有過合作,其中包括Dorian Leigh、Suzy Parker、Marie-Hélène Arnaud、Capucine、Ivy Nicholson以及Brigitte Bardot等。他的鏡頭之下藏著一個時髦優雅又十分討人喜歡的50年代,即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也是無價的靈感來源。

Dambier作品的最大特點,便是攝影師本人愛將巴黎作為攝影的背景,人們能看到一個二戰後的真實世界——爵士俱樂部、存在主義者、廉價旅行、不擁擠的街道、美麗的車輛、街頭藝人,當然還有巴黎的時裝店,以上種種構成了他的攝影畫面。

必須承認,Dambier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説是陌生的,正如Bonnie Benrubi畫廊總監Rachel Smith所説,“他從沒有真正在巴黎的圈子中大紅大紫,也遠沒有獲得他所應得的讚譽。”這一切並不影響他的作品被許多人交口稱讚,任何人只要看見他的作品,就很輕易會在第一時刻被他的色彩感覺以及無憂無慮的散淡風格所感染。

Dambier總能捕捉到模特們身上世故混合著鄰家女孩的性感。例如Dambier在2008年時曾出版過一本黑白的圖片集,其中有一幅作品近距離表現了模特Sophie itvak付錢給出租司機的畫面,非常能代表Dambier的風格。

Dambier于1925年出生在巴黎。1942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17歲的Dambier獲得機會與著名藝術家、招貼畫設計師Paul Colin一道工作,並擔任其助手。Colin是個負責任的好老師,他將這位年輕的小學徒一步步引領進入了時尚圈,帶他結識了眾多圈內人、古董店及時裝店主,當然還有那些美好的巴黎姑娘們。

在二戰即將結束前夕,Dambier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正是在這段為Presse雜誌工作期間,他遇到事業蒸蒸日上的攝影師Willy Rizzo。雖然開始只是作為他的助理,但蓄勢待發已久的Dambier很快便成為了一名獨立攝影記者。

不久之後,《ELLE》的著名編輯Helene Lazareff也注意到了Dambier的作品,並聘請他去《ELLE》工作,這令他終於能更發揮所長地工作了。在《ELLE》的工作經歷賦予了Dambier更大的突破,他成為了法國第一個將模特們從工作室帶去戶外拍攝的攝影師。在此後的拍攝中,他在巴黎街頭巷尾留下了最動人的相片。1954年5月,他的朋友Robert Capa還提議與他一起在馬格南攝影社創立時尚部門,可惜這個想法未能實現,因為Capa幾天后便在越南工作時意外去世了。

1960年至1980年期間,Dambier創辦了兩本非常重要的刊物,它們也幫助Dambier將自己的名聲傳播了出去。1964年創辦了Twenty雜誌,在60年代早期曾象徵著全新的出版概念:用一種風格展示時尚與文化,以此吸引年輕一代的讀者。Dambier的第二本雜誌于1980年出爐,這本名為V.S.D的雜誌走的是更為藝術的路線,在接下去的十年中成為了法國第二大流行的雜誌。

如今Dambier生活在普羅旺斯,多年來一直經營著一家小旅店。9個月前,Bonni Benrubi畫廊總監Smith偶然想到Dambier也有許多彩色照片,翻看之後立刻被那些色彩所折服。在過去的十年中,電腦修片技術讓相片中的每樣事物看上去都一樣完美,“他的作品並不完美,但也正是那份真實才顯得尤為迷人,因為其中蘊含著如今已不復存在的色彩的感覺。”Smith解釋道。於是,便成就了Dambier作品在Bonni Benrubi畫廊的第二次展覽。本次展覽展出了眾多風格與眾不同的作品,其中包括一組在沙灘邊拍攝的照片,新鮮面孔的模特穿著波爾卡圓點泳衣,在沖浪板上擺著各種造型。不難發現,Dambier將時尚攝影作為流行藝術處理,這也是美好而純真的1950年代縮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