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2011年紐約當代藝術的解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22 17:50:37 | 文章來源: 東方視覺

埃德·魯沙 兩本書 布面油畫 2001 50.8x45.7cm

埃德·魯沙 兩本書 布面油畫 2001 50.8x45.7cm

春拍在即,國內拍賣行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籌劃,國外的拍賣行已經迫不及待地從當代藝術開始“解凍”。

立足紐約的菲利普斯,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商機覺悟性高——安排在3月8日的“跟潮(Under the Influence)”當代藝術拍賣會,直接宣告是想抓住軍械庫藝術周的熱潮暖暖身;第二天緊接著開始的是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會,當場主管埃裏卡·巴瑞什表示滿意,作為常規性拍賣,賣掉78%不算太好也不太壞;第三天是紐約佳士得的“解凍(First Open)”當代藝術拍賣會是同期中預告與結果都是最好的一場了,總成交額突破了千萬美元。

菲利普斯:與年青藝術家共成長

如果不將菲利普斯放在前面,很可能會被後兩家拍賣行的光芒遮蓋得無聲無息,拍賣行與拍賣會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與徵集到的作品相關,而徵集作品又與公司的經濟背景相關,財大氣粗的拍賣行不屑做一些小价錢的交易,前期的宣傳與推廣都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不如坐在辦公室等著慕名而來的大客戶與知名藝術家作品。

都説菲利普斯遠不如蘇富比與佳士得,況且它的創建比後兩位晚了也不過幾十年,在幾百年裏都未掙脫老三的位置,自從被路易·威登買下併入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名下,它主攻現當代藝術的風格益發的發揚光大,雖説意圖與另外兩家在紐約之外的戰場競爭,目前看來還是不到時候,菲利普斯甚至稱不上是它們的對手,但是它的行動卻一直都被媒體所關注,提到菲利普斯便會連鎖性反應的想起當代藝術,因為它的時尚與靈活像極了當代藝術的靈魂。

這個3月的4號與8號各拍賣了一場當代藝術,4號的夜場加上8號的“跟潮”一共的成交額為762萬美元,有趣的是4號的拍品一共才24件,卻有474萬美元的成交成績,主管扎克·麥納認為對魯道夫·斯汀格爾(Rudolf Stingel)、凱斯·哈寧(Keith Haring)與馬克·格羅蒂揚(Mark Grotjahn)等人的作品需求反映了復原後的藝術市場的複雜趣味性:魯道夫·斯汀格爾是高古軒最近挖來的一位藝術家,凱斯·哈寧對塗鴉情有獨鍾,而馬克·格羅蒂揚則以抽象與幾何繪畫出名,不過這場拍賣的確為五月份正式開幕的春拍試出了風向。

成績都越過了千萬大關。

佳士得:藍籌在握

所有的拍賣主管在宣佈結果時,都不會承認工作不力,“差”可以説成“不錯”,“一般”可以説成“結果很鼓舞人心”,等到結果真的很不錯,反而穩重起來,提到“輝煌”都會多加上一些可靠的數據比較或者更多的市場情況。很慶倖,佳士得的“解凍(First Open)”主管薩拉·弗裏德蘭登除去例行的官方口吻報告,也對此次自2007年來第一次在3月份創下千萬成交額的當代藝術拍賣有了更多的解讀。

佳士得曾花了很大力氣建設效果卻一直不怎麼樣的網上拍賣業務——佳士得LIVE此次發揮的作用不小,或許是因為VIP等一眾網路藝博會的萌生,還有蘋果公司不斷升級的iPone與iPad電子産品系列,都為LIVE提供了更高的利用性,據她所言,超過20%的客戶與叫牌過低的買家都通過LIVE參加了拍賣,而且真正實現了“全球化”,西歐、亞洲中東以及美國各地,地域跨度相當大。因為一般來説,拍賣行之所以在各個國家或者洲設立實體的拍賣分行,是為了迎合當地與相鄰地區的購買需求,由佳士得的LIVE應用情況看來,網上拍賣系統的成長與成熟是即將來臨的風潮。

安迪沃霍爾與杜布菲的作品無懸念的列入拍賣前十名,整體拍品估價幅度浮動較大,高至幾十萬,低至千元,側面反映出佳士得在儘量滿足更多的不同客戶群。

“解凍”只為五月“熱身”

三月份的所有當代藝術拍賣幾乎都是為了五月份的大節目而做的“實驗”,看似常規的拍賣實際上為即將正式開始的春拍作出了很多微妙的預告與提示。其實已經不用專家們再三肯定藝術市場的恢復與良性,現在的局面的確十分穩定,最大的改變是中國的藝術市場已經不容小覷,而香港作為亞洲地區的交易中心,所發揮的作用會愈來愈大,如果中國即將趕超英國的藝術市場,那麼香港已經不是新加坡可以競爭得起的對手了,紐約與倫敦等拍賣重地會漸漸與之持平,且看四月份的尤倫斯專場,中國藝術市場會否有新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