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近觀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博覽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13 16:33:44 | 文章來源: 《畫廊》雜誌

旺盛的人氣是藝術博覽會成功的基礎
 

文\柯鵬

德國城市卡爾斯魯厄位於德國西南部,這是一座糅合多重性格的城市。德國聯邦法院坐落在這裡,德國第一批精英大學中的卡爾斯魯厄工業大學也屬於這座城市。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一座融合藝術與科技的展館和研究所——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技術中心,與國立造型美術學院一起,標誌著這座城市在德國文化版圖上的坐標。

與常設的媒體中心和美術學院相比,始創于2004年的卡爾斯魯厄藝術博覽會(Art Karlsruhe)則顯得年輕而活潑許多。在短短的5年時間裏,它從一個工藝品集市轉變成德國年輕藝術勢力表演的舞臺。這種年輕藝術勢力既包括年輕的藝術家,也包括代理他們的畫廊。2009年3月,Art Karlsruhe的地位得到明顯提升,這主要表現在參展人數,來賓規格和參展畫廊等方面。它甚至被德國聯邦藝術專業委員會評價為“柏林、科隆、巴塞爾和倫敦之外最好的藝術展會”。這個委員會掌管著擁有1200件藝術品的德國聯邦收藏的作品選擇權。

德國藝術展會業十分發達,被譽為“畫廊博覽會之母”的科隆藝博會牢牢佔據著龍頭老大的位置。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柏林論壇”依託柏林城市的地理文化優勢,逐漸成為實驗性藝術與市場結合的陣地。在受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2008年和2009年中,德國境內的藝術展會業面臨嚴重危機。原本想與科隆爭鋒的杜塞爾多夫博覽會在第三屆的時候就黯然離場,舉辦了十幾屆的法蘭克福藝術展,也因為無法招攬到足夠的展商而被迫關閉。卡爾斯魯厄在這樣的情勢下,反而能夠逆流而上,是有著多方面的深層原因的。

卡爾斯魯厄城市所屬的地區,為展會提供了堅實的收藏家基礎。西南德地區是德國傳統的富庶地區,巴登符騰堡州擁有賓士和保時捷汽車廠等國際型大企業,同時還有數量眾多的家族型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主和高級管理人員,具備收藏藝術品的傳統和經濟實力。在來自巴登的大出版家弗裏德·布爾達(Frieder Burda 1936-)興建的私人美術館中,收藏著800多件來自經典現代派和當代藝術的精品,其中不乏畢加索和巴塞利茨等名家的作品。這座美術館的建築設計出自著名的美國建築師理查德·邁耶之手,建築師將這座佔地3300平方米,展示空間達1200平方米的私人美術館建造得通透大方,盡顯其白派設計的本色。另外一位收藏家兼藝術史家孔達博士,也來自巴登巴登。她與王季遷合著的《明清畫家印鑒》已成為中國藝術史研究的工具書,而她收藏的中國近代名家字畫,目前由孔達博士基金會管理。巴登符騰堡州也與法國接壤,這裡同樣吸引眾多法國收藏家的光顧。

Art Karlsruhe的總監位置一直以來由當地著名的畫廊主艾瓦爾德·施拉德擔任。施拉德擁有40年的畫廊從業經驗,在卡爾斯魯厄擁有兩家畫廊,他在業界的地位和經驗,為展會帶來了重要的支援。2009年的展會開幕式當天,迎來了12000位參觀者,其中有巴登符騰堡州文化部長比爾克、卡爾斯魯厄市長芬裏希、法蘭克福美術學院院長馬克斯·霍萊恩和收藏家布爾達等人,許多畫廊在貴賓參觀日中已經完成了銷售和預訂。在4個展廳38000平方米中,共有100余家畫廊帶來的15000件藝術品接受40200人次觀眾的欣賞和挑選,這100余家畫廊則是展會評選委員會從350家報名畫廊中選取出來的。

Art Karlsruhe取得成功,還取決於其精準的定位。科隆藝博會所展示作品,主要定位於一流大師的二流作品,價格也都動輒6位數歐元,於是科隆只是老牌大畫廊展示形象的場所,現實成交卻不是十分活躍。而在2009年Art Karlsruhe中,觀眾既能夠買到200歐元的版畫作品,也能夠買到270萬歐元的德國表現主義大師基希納的作于1937年的晚期油畫作品。這種多層次的定位,讓不同層次的參觀者都能找到心儀的作品,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新晉收藏家。能夠在展會上完成銷售,這一點足以吸引更多更好的畫廊來參加展會,畢竟,展會是一個交易平臺,而不是單純的展示空間。Art Karlsruhe相對低廉的展位價格也是成功的法寶之一,許多參加過各地展會的畫廊主都反映,在卡爾斯魯厄所需要花費的資源只是其他展會的一半左右。

在2009年成功的基礎上,Art Karlsruhe積極開展2010年的工作。今年的展會定在3月4日~7日,展會規模與2009年持平。在展廳分配上,4個展廳各有側重。1號展廳主要展示攝影、版畫和裝置作品,同時也收納眾多非盈利機構和博物館展位。2號和3號展廳提供給常規畫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專屬於雕塑作品。4號展廳集中展示畫廊代理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2、3、4號展廳中都設有“獨角戲”環節,供畫廊展示其重點推介的單個藝術家。

亞洲的藝術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09年卡爾斯魯厄展會上就有近10家的南韓畫廊前來參展。但是這近10家南韓畫廊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作品格調和銷售價格也處於較低水準,並沒有引發太多議論。在2010年的展會上,廣州匯豪社將作為唯一的中國畫廊,向歐洲的收藏家和觀眾展示來自廣東地區的6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此次亮相,也將是中國本土藝術機構與歐洲藝術界近距離全方位接觸的有益嘗試。蘇碧蓮、柯坎法、林偉祥、劉濱、鄧瑜和江山6位年輕藝術家的30余幅作品在展會結束後,還將在德國境內進行巡迴展覽。

關於2010年Art Karlsruhe的後續報道,本刊將陸續為讀者呈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