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紐約當代藝術拍賣會取得驚人成績的反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25 17:18:03 | 文章來源: 《藝術與投資》

上周,紐約的幾場當代藝術拍賣會賺得約12.5億美元。何以至此!尤其是在美國經濟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中煎熬之時,藝術市場卻似乎走出了2008年的低迷。

答案部分在於藝術市場的高端部分半獨立於個體經濟趨勢,而與一些來自歐美——及日漸增多的俄羅斯、中國和中東國家的超級富翁的趣味和選擇密切相關。至少,那些豪富們會將錢花在奢侈品上——當代藝術可歸於奢侈品之類。擁有“正點”的當代藝術作品是某種生活方式的象徵,精英財富的標誌。

在投資方面,用於治愈債務危機後的世界經濟的低利率附帶引發了藝術市場的繁榮。大牌藝術作品與黃金價值相當。藝術既是無用的,又幾乎具有普遍價值。波普藝術?像黃金一樣,可謂實時訊息。部分是由於波普藝術能夠超越文化界限,吸引全球的觀者。並且,它非常容易理解。

藝術還是一種針對幣值波動的保值物。你買下藝術品,可以隨意規定價格,這取決於你將它送到哪去賣。

價值是怎樣産生的

藝術市場中的價值被“一系列的二分法”所驅使:客觀性與主觀性評估,理性與非理性力量,定量及定性因素。

過去的拍賣紀錄有助於預測未來的拍賣趨勢,同一件藝術作品卻仍有極大的價格區間,這取決於時機和全球經濟情況、趣味發展等外部因素。價格波動的明顯隨機性很大程度上歸因于藝術這類“情感資産”的本性。

與股票和債券(完全替代品)不同,每件藝術作品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産品。

一件在某個特定時間拍出高價的作品再度出現在市場上時或許會引起更高的估價。而這更高的估價將影響接下來的售賣,令其再度賣出高價。由此,一件藝術作品過去的價格對決定將來的價格很重要。

小結:

由於購買股票和債券純粹是為經濟獲益,對投資者而言,它們當下的價值可由將來回報的折現價值計算。而購買藝術作品卻特殊地擁有投資和審美兩方面的目的。據報道,藏家們“收藏藝術的主要動機集中于審美、裝飾、智識或歷史的原因,大都同意藝術是一項極好的長期投資”。因此,公正的推斷乃是:在任何特定的時刻,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反映了這些非常不同的動機的特殊構成。

説道一件藝術品的定價,我想引用已成為拍賣史上最貴的一件中國藝術品的驕傲擁有人的著名香港藏家張永珍(Alice Cheng)的一句話:

“如果你喜歡一樣東西,即便它很貴,那也是值得的。”(文/Sylvain Levy 翻譯/申舶良)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