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南韓藝博會人頭攢動,但藏家寥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8 20:29:39 | 文章來源: artinfo

2010年KIAF展會大廳
 

首爾報道——2010年南韓藝博會(KIAF)——用某位刻薄的國際畫廊主的話説,一個更像是“博覽會而不是交易會”的盛會——上擠滿了交易商。沒錯,這裡的展廳從來是熙熙攘攘的——六天內聚集了7萬人,但多數是看熱鬧的,不是買家。作為本土市場基石的那些正經的南韓藏家行事都比較低調,甚至連一向不介意賭一把的台灣藏家也都個個板著臉。

藝博會閉幕之際,一些頂級南韓畫廊曝出幾宗“最後時刻”的大交易(但是究竟有多確鑿還很難證實)。傳聞中出現了兩位藝術家的名字,在Kujie畫廊展出的朱利安·歐皮(Julian Opie)和在PYO畫廊的李禹煥。由於稅法的限制,本土畫廊是不願意拿他們的成功業績來炫耀的,但考慮到國際畫廊的交易只有稀稀拉拉那麼幾宗,而且藝博會的氣氛始終比較消沉,可以想像這次的KIAF依然是在生存線上的掙扎。

在得到確認的交易中,最重要的是一件名為《不定線》的貝納·維尼(Bernar Venet)雕塑,賣主是歐洲頂級畫廊Forsblom,售價為4.2萬歐元(合54.6萬美元)。Forsblom奏出了藝博會尾聲中的最強音,除了維尼,他們還賣出了包括馬諾羅·瓦爾德斯(Manolo Valdés)在內的一系列歐洲現代派大師之作。還有幾個畫廊的展品在品質上和Forsblom相當:英國的All Visual Arts有一件誘人的達明·赫斯特,標題叫《卑微的脫逃術》,是根據象棋具的形式製作的櫥櫃作品,標價是嚇人的30萬美元。這些都表明瞭南韓市場的一貫形象,偏愛複雜的、不偏安於一隅的作品,不過今年展品的品質沒能轉化為買賣,Forsblom是唯一一家獲得可喜業績的展商。

本屆藝博會的主題國家英國的專有通道很是冷清。連在賣赫斯特版畫的Other Criteria也未能倖免——這些版畫本可以讓入門級的藏家也有機會收上一張最受亞洲歡迎的歐洲當代藝術家作品——他們的生意跟在別的藝博會比起來非常糟糕。

明年將是主題國家的澳大利亞表現好一些。Alcaston以4.5萬美元的價格賣出了一件土著藝術家薩莉·加伯裏(Sally Gabori)的搶眼作品,買主是南韓人。墨爾本的Arc One畫廊也不錯,他們的貨品品種繁多,有當紅的西藏當代藝術家貢嘎·嘉措的限量版絲網印版畫,也有羅伯特·歐文(Robert Owen)的雕塑和版畫。他們有三件嘉措的“當今的佛”(全系列共50件),每張標價是7千美元。Arc One總監蘇珊娜·漢佩爾(Suzanne Hampel)很滿意他們通過這次藝博會和藝術家建立起的聯繫,對2011年持樂觀的態度。

與此同時,幾個主要的南韓畫廊也毫不掩飾地稱KIAF的作用無非是建立一些銷售網路。在北京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首爾阿拉裏奧畫廊在印度當代藝術方面有專長,他們在市區的畫廊展示了蘇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的幾件新作,同時在KIAF的展位放了一件精品——用鋼質廚房用具整合而成的《向日葵》。他們的策展人柳政和(音譯)興高采烈地稱古根漢姆和新美術館的人曾經來這裡看過,不過説起KIAF的未來,口氣還是顯得有點悲觀。她認為這個藝博會比Art Taipei和ShContemporary更成功,但是同時也承認今年缺乏“能夠給人留下印象的成果”,讓人對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吸引藏家的能力産生了懷疑。

然而藝博會這個領域還是有前途的。KIAF的展廳裏一直在流傳這樣一個消息,前巴塞爾藝博會的大人物洛倫佐·魯道夫(Lorenzo Rudolph)計劃在明年1月辦一個Art Singapore——1月份是藝術市場的淡季,但亞洲在這個時候有著宜人的氣候。魯道夫好像是想跟在一個同樣擁有自由港優勢的城市舉辦一個藝博會,從而跟香港藝博會抗衡。KIAF這邊則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這裡的藏家見多識廣,心胸開闊,博覽會的組織者希望在金融危機的陰霾散去後,這些藏家能重新出現在這裡。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