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梵谷名畫再次被盜
據埃及中東通訊社8月23日報道,埃及總檢察長馬哈茂德當日發出羈押令,宣佈對在梵谷名畫《罌粟花》失竊案中玩忽職守的5名相關工作人員實行為期4天的調查和羈押,其中包括埃及文化部副部長穆罕默德·穆赫辛。此前埃及政府官員宣佈,位於首都開羅的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館收藏的價值至少5000萬美元的梵谷畫作《罌粟花》被人從畫框中切割後盜走。據悉,該畫又名《花瓶與花》,曾于1978年失竊,後又重現埃及。
據悉,此次《罌粟花》失竊的主要原因是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館內安全防範工作不到位。據埃及公共安全部工作人員表示,館內共安裝了43個攝像頭,但被盜時只有7個在工作,即使這7個也未良好運轉。
馬哈茂德·哈利勒博物館建於1920年,共3層,館內藏有208件絕世珍品。從著名藝術家高更、莫奈、馬奈和雷諾阿等的作品到19世紀和20世紀中東最好的藝術作品均有收藏。
國外博物館 失竊案時有發生
事實上,自從有了博物館,藝術品失竊案似乎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美國研究藝術品犯罪的學者愛德華·多尼爾克在他的《是名畫總會被偷的》一書中描述:“全世界失竊的藝術傑作可以組建一座博物館,堪比世界上任何一家最偉大的博物館。”據美國藝術品失竊登記處的總經理表示,近年來,登記失竊的藝術品超過25萬件,並且失竊藝術品的數量正在逐年增加,更可惜的是,只有約5%的失竊藝術品可以被找回。據美國藝術品失竊登記處2010年的最新報告,自1976年以來,英國是全世界藝術品失竊最多的國家,共有53709件藝術品遭竊;美國位居第二,有21079件失竊藝術品登記在案;法國、義大利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
英國博物館: 藏品眾多 管理混亂
在國外,不少國家級博物館都有失竊的藝術珍品。比如,英國的大英博物館2004年連續兩次發生中國文物失竊案件。在對公眾開放的時間內,15件中國珠寶首飾藝術珍品不翼而飛。警方懷疑這兩次偷盜可能受到某位私人收藏家的指使,事隔6年,此案仍在調查中。
大英博物館展館面積龐大、展品眾多,但是安保人員的數量有限,每個展室內也只安排了一兩名工作人員,負責回答參觀者的問題,於是盜賊便有機可乘。大英博物館的發言人説:“展廳內有靈敏度很高的報警系統,在盜賊撬開鎖的時候,本應立刻報警,但不知什麼原因,報警器並沒有響。又因為失竊的藝術品體積小,便於隱藏和攜帶,有些藝術品一旦被拿出展櫃,攜帶出門時根本不會引發報警。博物館內有2.2萬餘件中國文物,確保萬無一失真的很難做到。”
美國博物館: 安保意識薄弱 “引狼入室”
美國藝術品失竊的案例,要數20年前發生在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博物館的一起盜竊案。當年,兩個化裝成波士頓警官的盜賊在81分鐘的時間內對博物館進行大洗劫。他們先是敲門聲稱發生騷亂,要求進入博物館例行檢查。在閉館後為陌生人開門是安全大忌,但是安全意識薄弱的工作人員竟然為盜賊打開大門,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被盜賊捆綁後,工作人員竟安然入睡。兩名盜賊在未使用任何攻擊性武器的情況下,從容摘走墻上的13幅名畫,其中包括倫勃朗、莫奈等人的作品。由於畫作背後並未安裝連接警察局的報警器,等天亮被人發現時,兩名盜賊早已逃之夭夭。
據美國地方法庭的文件記錄顯示,此次被盜藝術品總值高達5億美元。警方懷疑黑社會勢力為此次盜竊案的幕後黑手,並展開深度調查,但未能將盜賊捉拿歸案。今年年初,美國聯邦調查局再次對此案展開調查,並不惜花500萬美元懸賞尋找失竊藝術品的下落,但此案至今撲朔迷離。
法國博物館: 安保系統脆弱如“紙”
今年5月,法國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失竊,失竊的作品中包括畢加索的《鴿子與豌豆》、馬蒂斯的《田園曲》、布拉克的《埃斯塔克的橄欖樹》、萊熱的《靜物吊燈》以及莫迪利亞尼的《持扇的女人》。博物館最初將失竊藝術品總值定為5億歐元,後修訂為1億歐元。巴黎市負責文化事務的官員稱:“這是侵犯人類遺産的嚴重犯罪行為。”
事後, 法國媒體用“獨行賊”形容該盜賊,而“獨行賊”的所為諷刺了該博物館如“紙”一般脆弱的安保系統。法國馬賽市副市長丹尼爾·赫爾曼表示:“安全警報系統時好時壞是該博物館失竊的一大原因,有時警報響得太遲,有時它根本不會響起。”同時,他提出兩條改善博物館安防的措施:一是為每幅藝術品安裝電子晶片,以便追蹤藝術品失竊後的下落;另一項措施是在每個展室內安裝一個角度更好、覆蓋面更全的錄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