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i Sigg
2003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生産體系中,尤其以圖像繪畫,以高價的方式,被高頻度曝光。而受到拍賣市場的鼓噪,西方藏家的傳統陣營亦暴露出趨利的性格,在此所列舉的西方藏家,大部分是2000年以後開始“入場”購藏,難逃其機會主義的投資嫌疑。
而08年所引爆的全球性金融海嘯,使得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多由金融人士所構成的西方藏家大小“散戶”們,其資金鏈受到空前考驗,籌措融資渠道成為他們儘快抽身自保的合理選擇,致使交易部分藝術類的“奢侈品”,清理庫存,精簡藏品,以期套現,是其能否熬過蕭條關隘的群體共識。在如此的大勢下,迫使西方藏家之間的做出決定,是堅持固守還是抽身退出?是像尤倫斯為緩解困境,較為客氣地高調出清中國古代精品;還是如霍華德•法伯試水式的的“法伯專場”拍賣;或者惡劣者如“仕丹萊收藏”的整體出售、棄盤!而曾經高調推廣中國當代的薩奇大佬,由於其在高點的買入價,以蘇富比香港的大量出貨方式,預示出薩奇將在較長時期內離開中國板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