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海外

世博會:從偉大的建築藝術展到數字化娛樂裝置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3-24 16:20:05 |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在確認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國家和地區中,一向財大氣粗的山姆大叔是最遲動工布展的。

鋻於美國財政部“一毛不拔”的預算政策,為此山姆大叔一度陷入“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窘境。

但最終結果只能用不盡如人意來形容。有評論家甚至認為美國館“已從偉大的建築藝術展淪為數字化娛樂裝置”,無怪乎專欄作家弗雷德·伯恩斯坦(Fred Bernstein)感嘆道:“亞洲世紀已經開始,有沒有我們都一樣。”

美國世博輝煌史:文化與技術的完美結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20世紀是當之無愧的美國世紀。在此期間由美國承辦的十余次世博會即是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明,也是展示美國技術實力、文化形象與美學理念的一個重要窗口。如果説世博會是建築界的奧林匹克盛會,那麼美國無疑是蟬聯多年的冠軍得主。

1958年,在以原子能為主題的比利時世博會上,愛德華·德雷爾·斯通(Edward Durell Stone)通過其標誌性的怪誕風格給這個異彩紛呈的“太空時代”注入了一絲人道主義氣息:這座半透明圓柱形建築採用圓形雙層懸索結構,陽光透過輪軸投射到展館正中的圓形噴水池上,與周圍的自然景物相映成趣。

不過,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美國作品當屬1967年蒙特利爾世博會上的富勒球。設計師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秉持“以最小限追求最大限”的理念,將無數三角形金屬網狀結構組合成一個精緻優雅的巨型水晶球,館內有單軌索道通過,陳列著“貓王”吉他、太空設備等各種稀奇古怪的“美國製造”。

美國世博現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然而,由於美國國會拒絕繼續為世博項目提供資金,美國世博的黃金時代業已宣告結束。

在1992年的西班牙世博會上,囊中羞澀的美國不得不將來自歐洲貿易展覽會的“殘羹冷炙”——若干網格圓頂建築——塞進一堆風格前衛的歐洲展館當中。對此,《華爾街日報》感嘆道:美國的廉價雜牌館已成為觀察家的笑談。2000年,在共有181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德國世博會上,美國壓根兒就沒有露面,德國人對此不置一詞,心裏卻暗暗記下了這筆賬。

風水輪流轉,如今世博會已開始進入亞洲世紀。2005年的日本愛知縣吸引了2200多萬名遊客,預計今年上海世博會的參觀人數將超過7000萬,2012年的南韓世博會或許會變得更加熱鬧。

美國館是一座佔地6000平方米、安有太陽能板、集水系統和屋頂城市農場的未來可持續建築。大概是因為建築藝術方面的發揮空間實在有限,設計師將重心放在了“講故事”上,力圖通過多媒體影像打造沉浸式體驗,旨在展現“美國的精神與夢想”。 

或許山姆大叔能夠利用其“美國智慧”亡羊補牢,或許他們只能聽任其海外形象再度受損,不過這似乎已無關緊要,誠如伯恩斯坦所言:亞洲世紀已經開始,我們何不將目光投向別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