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海外

日本平面設計師中島英樹:堅持茶道式的用心創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09 14:14:2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由華·美術館主辦的“收藏 — 中島英樹”展展示了日本平面設計大師中島英樹設計的海報、書籍、CD、産品等作品近400件,這也是多産的中島英樹第一次在中國的全面亮相。 “收藏”直指“中島英樹”,帶有策展人王序和中島英樹本人對於平面設計的反思,同時也是向中島英樹一直堅持的茶道式設計方法致敬。

 

中島英樹的“街景”

 

 

 

 

(在“收藏——中島英樹”展覽現場,展覽的主角沒能到場,但是他錄製的VCR打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下文節選自VCR。)

我做夢都想親臨開幕式併發表現場講話,因為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最迷人的時刻,但由於我患病(肺炎與肺氣腫),我的醫生強烈建議我不要乘坐飛機。這是多麼遺憾,不能在此與你們見面。

當我知道這一展覽的規模並看到華·美術館空間圖片的那一刻,我非常震驚地意識到,展覽的空間是如此之大,以至我覺得沒有信心。

然而,我不可能親自來看看美術館的現場,我就開始建小型的結構模型以便更具象地體會這個空間。

我決定以兩個組合來展示我的作品。一個組合是為客戶所設計的作品。很幸運,我曾與很多非常棒的客戶合作,併為之創作了大量為人所知的作品。另一個組合是我自己個人的作品,這些作品沒有客戶,我曾為這些作品支付所有費用。我想打破平面設計中“所有平面設計都應該有客戶”的老習慣。

海報是以複雜的印刷工藝完成,它們將不會被輕易發現。我認為出版的設計作品不應該僅是展示,而應該同時被觸摸與翻閱。如果你細心地觀看我的作品,你將可以找出我對一些細節上的堅持。

隨著展覽方案趨於具體,我開始感到一些重要的東西遺漏了,對,那就是為這個展覽設計新作品。終於,我決定設計並以“街景”作為主題,“街景”這個主題在今天正引起幾場討論。這些新作品題目為“街景與線”,我在帆布上運用擦印技術來實施。我總是選擇較難的方式,儘管情形困難。

我意識到這是直接展示我對平面設計的態度。

 

迷霧中清晰 我缺乏感覺 Clear in the Fog I Lack Sensuality

 

黃炳培看“未完成”:東方哲學的另類表述

如果要將黃炳培心中最喜歡的設計師排名,中島英樹一定位列前十。他最欣賞中島英樹的這句話:我希望證實,用我自己雙手所創造的一種新的平面設計形式,將會被推介給世界,我相信這一功績是能夠實現的。

對於這句中島名言,黃炳培是這樣解讀的:“這段話包含了中島英樹性格上的一種謙厚和自信,而且有種自我的承諾和夢想。在這段翻譯成中文的話中,有一些詞也非常有趣:希望、將會、相信、能夠實現,全部都是過程。相信大家在認識中島英樹的時候,不只認識他的作品,而是認識到他工作的過程。”在中島英樹的所有作品中,“未完成”系列讓黃炳培感動到想哭的程度,根源則是中島英樹對東方哲學的認識。佛教徒的黃炳培從“未完成”這一概念看到了中島英樹對一個國家的思想,以及死和空的意義。在“迷霧中清晰”系列作品中,中島英樹真誠坦率地説出內心的想法,將東方哲學中“君子坦蕩蕩”詮釋得淋漓盡致。所謂迷霧中清晰,看到的,卻是清晰不存在。

包括王序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中島英樹是一位把設計當成藝術在創作的人,但是中島自己卻總是堅持説,他不知道設計的意義何在。而這種看法,在黃炳培眼中不過是對身分認知的一種看法。身分何在、意義何在,作為觀眾,我們只有更細心、更精心地去欣賞後才會發現,中島英樹不是平面設計師,而是一位真正的視覺創作者。

 

迷霧中清晰-我不知道設計的含義------Clear in the Fog I Have No Idea What Design Mean

 

迷霧中清晰-停止Rokkasho _世界------Clear in the Fog Stop Rokkasho_World

 

迷霧中清晰眼睛能看到真相嗎?------Clear in the Fog Does the eyes see the truth

 

李永銓看“坂本龍一CD封套”:電子樂先驅搭檔創意先驅

中島英樹是日本多産型設計師的典型代表,近20年來,他做了很多事情:獲得了36個主要獎項,舉辦了5場個展、27場聯展,出版了10本書籍,作品被世界9個著名美術館收藏,擔當5次年獎的評委。而這裡面還不包括他與坂本龍一合作的CD封套,為植村秀、Levi’s、三宅一生等品牌創作的商業項目以及擔任《cut》雜誌的藝術指導。

單就作品的産量、品質以及與社會的互動性而言,能與中島英樹相媲美的創作人寥寥無幾。很多設計師、創作人只有一、二件巔峰作品,然後就鮮為人知了。在音樂領域姑且稱作“一曲歌王(歌后)”。在中島英樹涉及的眾多領域中,與坂本龍一的合作對其影響最大。

坂本龍一是日本電子樂先驅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成員之一,這個組建於1978年的三人樂隊,成立第二年就登錄美國,一炮而紅,成為世界性的音樂人代表。迄今為止,YMO是唯一一支走出日本的樂隊,不僅日本,整個歐洲也深受其影響。1983年YMO解散,坂本龍一回到日本與中島英樹合作。李永銓這一代設計師,很多人都有過收藏坂本龍一CD的經驗。深受彼得·沙維萊的OMD啤形封面影響的中島英樹,將這種風格運用到坂本龍一的CD封套上,也是他對沙維萊的一種致敬。和獨立音樂最重要的設計師沙維萊一樣,中島英樹也有著濃濃的英國感情,而獨立音樂對他影響還遠不止這些。他對多層印刷的著迷與電子音樂的混音異曲同工。然而有趣的是,當記者問中島英樹,在幫坂本龍一設計的時候,有沒有完整地聽過他的作品?回答卻是:一首都沒聽過。而坂本龍一對中島的設計是“滿意得不能再滿意了”。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絕非簡單的商業合作者,他們之間的溝通不用言語,也不依賴音樂,倒像一對心靈相通、配合默契的摯友。

 

迷霧中清晰關於作者:------Clear in the Fog --About the author

 

迷霧中清晰--傳遞還是年輕?------Clear in the Fog Communication or Young

 

迷霧中清晰

 

歐德誠看“七人展”:很國際很日本

1995年7月,中島設計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香港設計師歐德誠開始了日本的事業擴張。

1999年,歐德誠結識中島英樹。

日本的年輕設計師都很崇拜中島英樹,他通過視覺的圖像將美感進行一種延續。在中島英樹的作品中文字部分幾乎被英文字母獨佔,雖然深受歐美設計影響的中島英樹大多采用西方的表達形式,但內在卻延續了日本的精緻文化。當你發現中島英樹用在印刷上面的心思,就會慢慢體會到日本設計師的專注和要求。所以中島英樹的作品不僅很國際,也很日本。在歐德誠看來,人們不應該通過作品上的文字去定義它的地域,而應該通過它的精神。

毋庸置疑,中島英樹絕對是一位西化了的日本設計師,除了商業合作、坂本龍一的CD設計外,中島英樹還經常自掏腰包進行個人創作和印刷技術上的探索。在添滿華美術館三層樓的作品中,可以很輕易地發現中島英樹一路的探索。“七人展”系列作品中有一些看似不經意的小孔,都是隨機打上去的。在歐德誠的介紹下,我們發現這套作品的地圖使用的是日本成人雜誌中的畫面。從結果來看,他既不是設計師,也不是藝術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視覺創造者、視覺溝通人。

中島英樹:設計用心讀

文/Masako H. Shinn(史密森尼博物院董事)

The graphic art of Hideki Nakajima quietly challenges his audience. Hidden within Nakajima’s graceful minimalist aesthetic are subtle visual plays, tricks, and illusions that are revealed only to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actively engage with the works. Nakajima dares one to explore and discover the complex visual landscape of secret layers and crevices that is skillfully concealed under the clear and tranquil surface of his art.

中島英樹的平面設計作品在無聲地挑戰著他的觀眾的鑒賞水準。在中島優美的極簡主義美學觀點之下隱藏著一些巧妙的視覺遊戲、小花樣和假像,只有那些願意積極探究這些作品的人才能夠發現這些暗藏的玄機。中島向他的觀眾發出挑戰,他希望人們去探索併發現被巧妙地隱藏在作品簡單平靜外表下的秘密層面和不起眼角落裏的視覺風景。

中島的作品本身就帶有一種視覺上的矛盾。它的極簡主義審美觀、完美的比例、高度的抽象形式和時髦的成分初看上去或是在設計書籍中再現時似乎是簡單明瞭。只有當人們面對面地站在他的作品前時,當觀者作為一個藝術鑒賞家陷入沉思時,才會發現中島作品中微妙的視覺遊戲,同時也才能看到完成作品採用的複雜精細的技術處理方法(這已成為中島所有作品的基礎)的痕跡。

中島喜歡指出他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什麼要特別説明的。相反,他一直聲稱自己僅是希望獲得一種特定的視覺效果,即他的作品只是作為一種催化劑去激發觀者的個人反應。中島的作品更像是一種令人深思內省的禪宗式的謎語,它邀請觀者積極參與進觀賞的過程中,去解開種種視覺暗示,通過這種發現的過程理解複雜的視覺資訊,並對作品的意圖和內涵得出自己的結論。

中島作品中隱藏的視覺元素以多種形式呈現出來。例如書籍裝訂上刻意不規則的縫線;只有在多年後海報上的油墨褪色後才會顯現出來的隱藏的語句;顏色相同但印刷方法不同顯現出來的差異初看上去並不明顯,色階的輕微改變在人們碰觸時才會覺察到;海報上的一塊污跡在放大鏡下觀察時原來是暗藏的字跡;書籍中隱藏的一頁只有仔細檢視時才能找到;只有將紙張對著陽光照射時才能發現的一段隱藏的資訊;對那些願意花費時間探索中島作品的人來説,以上種種都是等待被他們發現的視覺喜悅。

如此巧妙的視覺遊戲之所以能被創作出來,只能歸功於中島無比淵博的知識和對選用的印刷介質的熟練掌握,這是一種從本質上歡迎實驗和創新的介質。特殊紙張的選擇,多種印刷方法的使用,多層次的色彩和明暗,空間的運用,排版的處理,和永不停止的對新技術和方法的實驗,所有這些都是令中島帶有多層面資訊的作品達到令人震驚的精緻程度的基本元素。

中島追求完美和精緻的天性也許源自於他的家庭背景。中島的祖父是日本皇室的裁縫,他記得祖父坐在用四塊拉直的白布圍成的空間裏,白布完全阻隔了外面人的視線,祖父就在裏面精心地為天皇縫製衣服。中島一再談起過祖父的工作,關於祖父在縫紉中如何運用最合適的“針腳”為天皇縫製出一件完美的和服的講述同樣也可以用於描述中島本人將自己的平面作品組合在一起時的煞費苦心和精益求精的態度。只有在縫紉時熟練地運用針腳,相同的長方形絲綢布料才會變成結實耐用且舒適的衣服:在需要堅固耐用的地方針腳緊密,別處需要彈性時針腳則巧妙地放鬆。這和他自己的方法和成果如此類似,人們也許可以得出結論,中島那種工匠式的熱衷於大量體力勞動和對絕對完美主義的追求是來自家族的遺傳。

中島經常談到的另外一個話題也許可以提供另一條解開其視覺謎題的線索:他的作品和音樂之間的親緣關係。中島過去曾和多個音樂家合作過,坂本龍一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平面設計作品為坂本創作的音樂做了視覺上的闡釋。事實上,一個評論家曾將中島的作品描述為“我從未聽聞過的悅耳樂曲”,而他看起來簡單樸素的視覺作品令人回味無窮,簡直可以視為一段由名家演奏的簡短明晰的樂曲,即使在演奏結束後仍能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中島還經常將手工藝元素融合到自己已完成的平面設計作品中,目的是為作品增添一種他所説的“不完美性”。例如在一系列經過極其複雜和漫長的印製過程才得以完成的海報上分別打上隨意的孔洞,從而得到獨特的作品。在其他例子中,中島在排版設計時僅僅依靠自己的直覺處理角度、大小、空間關係、字母行數等設計要素,直至達成他追求的“特別的視像”。他解釋説自己希望在平面設計中重新引進一種藝術鑒賞的特質,精心設計自己的作品以達到他所謂的精湛“風格”。此外他還將這種設計方式作為一種行為上的反叛,以對抗平面設計領域因使用數位處理技術而日益增長的統一化傾向

事實上,中島的設計介於平面設計和藝術創作之間。他對印刷介質的選擇,對技術完美性的追求,多産的商業成果,和作品中明顯缺少概念資訊,從這些方面看,他歸屬於平面設計領域。然而,中島作品中的中心主題,特別是近來的主題,似乎意味著他從根本上背離了平面設計的中心目標:簡潔明瞭地將某種特定資訊通過視覺表現形式傳遞給大量的觀眾。

中島最近的作品日趨抽象。然而他似乎不在意大多數觀眾難以理解他的作品。平面印刷作品的設計目的是要大量製作,中島卻將特殊的手工元素加到作品中以增添一種不完美性,用意是向這種常規認識發起挑戰。中島自己解釋説他目前是從設計 “用眼看”的作品轉變成設計“用心讀”的作品,一種他稱為“茶道式”的工作方式,作品中使用的抽象和間接的表現手法僅可以被真正的藝術鑒賞家和業內人士理解。從這方面來説,中島似乎最終準備將自己的工作領域確定為藝術創作,他已悄悄地這麼做很長一段時間了。

中島英樹HIDEKI NAKAJIMA

藝術指導/平面設計師

1995 建立中島英樹設計室。1999 加入“代碼”組合,組合中其他成員為音樂家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和後藤繁雄(Shigeo Goto)、Norika Sora。2004 加入英國倫敦知名設計師經紀公司POCKO公司。2008 加入G/P藝廊。AGI(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東京藝術指導俱樂部、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會員並獲得JAGDA、TDC、ADC等多個重要獎項。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里昂Musée de l'imprimerie、日本福島現代平面藝術中心(CCGA)等多個美術館收藏。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6567.4萬美元VS1.81億美元拉開紐約秋拍大幕
· 迪亞藝術基金將在切爾西開設新空間
· 蘋果法國盧浮宮專賣店開始營業 與微軟搶風頭
· 詭異與古典之美
· 尹卡•新力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