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觀點

當代美術創作研究的不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05 17:39:40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在全面展示五年來當代中國美術創作成就的同時,還舉辦了當代美術創作論壇,這是全國美展在整體結構上的一個變化,通過論壇“分析中國美術創作現狀,探討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前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美術創作”。這項活動自2月公開向全社會徵稿之後,截止到9月底,共收到各類論文412篇。就總數而言,這個數量不算少,可是在參與的作者之中,國內有影響或稍有影響的理論家幾乎是集體缺席,無疑,這會影響到整體的品質,也在專業範圍內影響到這一活動的關注度。另一方面,則説明組織工作除了公開徵集之外,還應該廣泛發動,重點徵集。如果不能保證其學術品質,那麼,空有一個與全國美展配套的活動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當代美術創作論文的篩選,第一步是去掉不符合論文規範和內容要求的論文,這就去掉了一半,剩下211篇。經過評審委員會組織的通訊評審,共評選出86篇提名參加終審的論文。最後經過11月30日的評審會議,評選出48篇入選論文,這個數字並沒有達到原計劃的60篇,根本原因還是個品質問題。分析其中原委,理論家不關心當代美術創作是其一;而投稿者大多數是從事各類美術創作的美術家,他們在總結創作和理論研究方面的水準實在有限,則是另外的原因。按理説,理論家不關心當代美術創作是説不過去的,尤其是近年來培養了大批的學習或研究美術史論的博士、碩士等等,史論家隊伍是空前壯大。有了強大的隊伍,卻出現了研究上的不足,這一方面説明瞭理論研究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了近年來美術評論方面的問題。美術評論的市場化和社會化,使得評論工作成為服務於美術家個體的一種工具,而對於全局性的、針對性的關於當代美術的創作的研究,則顯現出了新中國以來的荒蕪期。這種建立在社會原因基礎上的美術創作研究方面的缺失,與非常忙碌的美術理論家們,形成了需要反思的對照。新中國建立初期受制于美術政策,關於美術創作傾向性問題的批評往往帶有指導性,所以,具有不同尋常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影響。現在失去了這一功能,批評的個人化就影響到對於整個當代美術創作的研究和評論。

回到“創作論壇”上來説,這次在組織工作中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評審制度,包括評選標準、評審辦法、評審程式、評委守則,就連在評選現場不能接聽電話都有明確的要求。在評選委員會之外,還建立了監審委員會,“陽光”評審機制保證了公平、公正,是值得稱道的,也是值得許多權力機構效倣的。多年來,關於各類評選工作的公正性的問題,不斷受到質疑。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一套制度,或者是因為私利有意回避制度。最為荒唐的是,有些執掌權力的人居然説出不知道回避的話,自己選自己,自己評自己,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成了業內的笑話。過去一些人經常拿美協來説事,可是,現在美協的評審制度建立起來了,而且嚴格執行,那麼,能否影響到其他權力機構。俗話説,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和法度,專業倫理與專業制度,是權力機構建立公信的基礎。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全民攝影時代記者攝影沒落?新聞照片能賣大價?
· 傅抱石的“美術日記”——漫説傅抱石速寫與創作的關係
· 范迪安:建造對中國新的視覺觀看體系
· 超民族主義:中國當代藝術新思潮
· 北野武:當藝術家依靠“觀念”是地位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