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藝術家> 勞偉

勞偉先生的筆墨情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28 16:41:0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國現當代文學藝術史重要文獻《中國新文藝大系》是一部由國家編撰反映“五四”以來中國新文藝優秀成果及其發展歷程的拔萃總集,按從“五四”運動前後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新文藝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進行研究總結。其編撰目的是,為進一步繁榮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為研究、總結我國文學藝術發展、衍變的規律和歷史經驗,提供一套系統、完整的藝術史文獻資料。《中國新文藝大系》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精選、嚴選、拔萃與代表性相統一的標準,實事求是地、全面地反映我國新文藝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概貌,選擇精英,統覽“五四”以來各個時期的優秀文藝作品,集中展示了中國新文藝取得的優秀成果,為系統地、全面地研究總結中國的新文藝發展規律和歷史經驗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從中汲取教益,並有助於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和研究中國的新文藝,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翻開《中國新文藝大系》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著名書法家、著名國畫家勞偉先生的名字及其代表作。

傳承築經典

勞偉先生是一位藝術功力和修養全面的傑出藝術大家,在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其精於書法,擅山水、花鳥,通書畫史、論,能詩文,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入典國家藝術史重要文獻《中國新文藝大系》,載入中國藝術史,為我國現當代有重要影響的書畫藝術家之一。追尋老藝術家的藝術人生,勞偉先生的書畫藝術來源於深厚家學和中國傳統藝術經典的熏陶。1943年勞偉先生出生在一個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家庭,其父自幼接受傳統國學教育,並於早年在上海接受良好的西式高等教育,學貫中西,國學修養尤深,鍾情傳統書畫,時任上海兒童書局編輯,抗戰時期由上海內遷昆明,1945年抗戰勝利後便留在了四季如春的昆明。寧靜的古城昆明給了勞偉先生一個恬靜的童年,先生自幼隨父親學習書法、繪畫,接受嚴謹的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教育。其書法以秦漢、魏晉經典為根基,吸收唐宋諸家精要,工隸、草、楷、行,著力於草書、行書;繪畫由《芥子園畫譜》入手,以研習宋元山水為基礎,遊心於明清以來大家經典畫作。此時年輕的勞偉先生質樸真誠地追求著藝術真諦,長期的筆墨砥礪,先生打下了極為深厚的中國書畫筆墨用筆基本功,在對傳統經典的反覆臨摹研究中探求自運,並通過觀察感受自然造化,不斷積澱文化修養,不斷開啟藝術直覺,感悟藝術審美,進行藝術創造。

中國傳統認為,文人知識分子藝術家應修身齊家,報效國家,同時以藝術為寄託來滋養心靈,只有經過人生豐富的厲煉和思考,才能創作出真正震撼人心的藝術,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藝術家無不如是。深具傳統文人情懷的父親也是這樣教導勞偉先生的,要求勞偉先生學習並從事關係國計民生的事業,同時以藝術創作追求來滋養人格情懷,傳承家學。勞偉先生遵循著父親的教誨,感悟著厚重的中國傳統,立志在廣博的學習工作中體悟藝術和人生的真諦,先生曾任職國家機關長期從事文化宣傳、旅遊規劃和史志整理編撰工作,同時勞偉先生是第一屆中國書法家協會入會會員,為雲南省第一批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參與了中國書協雲南分會的組建工作,為雲南省第一屆書法家代表大會代表,先後擔任中國書協雲南分會第一屆理事(為中國書協雲南分會創會理事之一)、常務理事、雲南省書學研究會副會長、雲南省文學藝術創作獎勵基金會評審委員會委員、雲南省楹聯學會顧問等職,並應雲南大學等高校邀請客座教授中國書法及書法理論,藝術專長和實際工作學習相互沁潤,相得益彰數十載,在工作生活學習中通過長期的筆墨歷練和豐富人生閱歷的積澱,勞偉先生的藝術在水墨微妙變化中突顯出極具個性風貌的開拓性貢獻,書法、繪畫融為一體,自成家法。

半個世紀以來,勞偉先生走遍了雲南的茂林幽谷和中國的名山大川,並先後到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美國等歐美國家進行考察訪問交流和藝術創作寫生,藝術文化的滋養,厚重的人生閱歷,文化與自然的交融,東方與西方藝術經典的碰撞,大量的觀察、思考和藝術實踐,為先生形成自然和諧而又具有強烈個性的藝術風格提供了豐富的養分,他抑制不住要把自己對於雲嶺的高原山川的熱愛通過筆墨抒發出來,在磨勵中先生創作出了許多為人熟知,撼人心靈的藝術力作,先後著有《草書釋義》、《讀趙壹〈非草書〉一文的辯析》、《書譜序注補》等論著, 《勞偉行書蘇東坡前赤壁賦》、《初月集——菊翁勞偉書畫集》、《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勞偉山水作品精選》、《勞偉行草作品選》、《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勞偉寫意花鳥作品精選》、《劉文典詩詞存鈔》等重要學術文獻性作品集,代表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日本西武美術館、美國賽克勒博物院等和日本、美國、新加坡、南韓、台灣、香港等地的國家級重要展覽、重要學術活動和重要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展出、獲獎,為國內外重要博物院、美術館、大學、文化學術機構及中國駐外使館、政府部門等收藏,為雲南省文化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為雲南省書畫藝術事業的發展,為繁榮祖國書畫藝術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