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現東巴神韻 ──專訪至高美術館畫家和向東

時間:2009-12-30 15:54:37 | 來源:《中外文化交流》雜誌

藝術家>和向東>相關報道>

生活于中國雲南麗江的納西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文化底蘊深厚、魅力獨特的少數民族之一。納西族人民善於吸取其他民族優秀文化如喜馬拉雅周邊的巫術、藏傳佛教、道教乃至印度婆羅門教、古波斯文化⋯⋯並與本種族文化融合雜糅,而形成獨特的東巴文化;與世界許多民族的古文化一樣,東巴文化是一種宗教文化。

日前,以“印象•心經—納西象形文古國之記憶”為題的《和向東現代油畫藝術作品展》在北京至高美術館舉辦,這也是納西族青年畫家和向東首次舉辦的個展。展覽集中和向東始自2000年至今探究納西文化所創作的繪畫精品。畫家借助東巴經卷中各種形象與文符,通過油畫的形式,以當代的思維觀念和審美意識,對原汁原味的納西文化進行了現代性的演繹和表現。和向東的作品充滿神秘、古樸、深沉、典雅的氣息,頗富厚重的歷史感,生動地再現納西族人民智慧創造的東巴文化神奇迷人的風采。借展覽之際,本刊記者專訪了和向東先生。

記者:您如何對東巴文化萌生興趣並傾力其藝術創作的?

和向東:我是納西族人,生於雲南麗江古城邊一個鄉村,我的納西名叫余嘎若。我自小喜愛畫畫,但那時農村小學和中學都無美術教師,只能自己塗鴉。考大學時,我報的是藝術設計專業,卻未通過專業考試。於是我到過昆明和北京短期學畫,後來我便在麗江一家民族地毯廠搞設計。當時,我的文化課成績可考上任何普通大學,但我心懷遠大的藝術理想,決心一定要就學于藝術院校,終於如願以償地考入浙江大學藝術設計專業。

學畫和在地毯廠工作的那幾年的豐富社會閱歷,對我人生發展影響很大。尤其在地毯廠搞設計時,一個外國人以5000美元買走一小幅純羊毛挂毯,只因挂毯的圖案是東巴象形文字。這使我感觸很深,切身體會到民族文化的藝術價值及作為納西族後代應盡力傳承本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

記者:説到民族優秀文化,請具體介紹納西族文化的特點?

和向東:談及納西族文化特點,首先得談東巴教。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源於東巴教,屬原始宗教文化。東巴教始於原始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神靈崇拜。原始社會,人們分不清自然與人的差別,便將自然人格化,創造一系列天神、星神、風神、山神、水神、火神等,並衍生祭拜眾多自然力的活動。伴隨原始人抽象思維力的增強,祭祀對象隨之增加,如祭畜神、藥神、五穀神等。自然崇拜與圖騰崇拜的結合,最終成為多神崇拜。據悉,東巴教有2400多個神,堪稱世界多神崇拜的典範。雖然很多民族都有原始宗教信仰,但唯有納西族擁有數萬卷的古老經文,為其信仰的記載;東巴教因此成為人類文明的奇跡⋯⋯

而從東巴古籍《創世紀》的記載,今人可見納西族鮮明的民族特性:“我們是開天九兄弟的後代,我們是闢地七姐妹的後代,我們是白海螺獅子的後代,我們是大力士久高那布的後代,三隻牛腿一口吞,三升炒麵一口咽,一天能跨九座山,一夜能越七條江,是所有會殺人的人殺不死的種族,是所有會敲人的人敲不碎的種族⋯⋯”這是納西先民向天地神靈發出的宣言。納西先民與生俱來的英雄氣概,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揚光大,終於構成其民族性格的內在品質。

此外,東巴文化崇尚自然,講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及人的本真狀態。上萬冊的東巴經書,其中相當部分的內容是教導人從善嫉惡;納西族的歷史從來是自立而不自閉,自強而不盲動,繼承傳統不恪守陳規,在創新中體現求真與務實。

這便是我對東巴文化特點的高度概括,納西族人民創造的“納西精神”,給我以深刻的影響。正是“母體文化”的基因,潛移默化地造就我的“納西性格”—勇敢追求,堅持不懈,無拘無束,心態平和,真誠直爽⋯⋯之所以在物欲橫流和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我能夠甘於寂寞,執著于東巴繪畫藝術的研究和創作,概因民族性格使然。

記者:你怎樣藝術地表現古老神秘的東巴文化?

和向東:我不是專門研究納西族文化的學者,我只想以繪畫的形式詮釋東巴文化。

不同畫家的繪畫語言不盡相同。一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有學院背景的中年納西族畫家,創造了現代東巴畫派,使古老的東巴藝術煥發生機和活力,他們的繪畫以古樸、神秘、濃郁的民族特色,引發國內外美術界關注。我是上世紀70年代後出生的納西族畫家,我的學歷和經歷受學院派影響較小,因而更多地是以設計師的視角和思維進行創作。於是,東巴經卷中的文字、符號和紙牌畫、木牌畫、卷軸畫⋯⋯成為我創作的對象。借助東巴經卷中浩繁的涉及文字學、宗教學、考古學、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美學、法學、繪畫、舞蹈、音樂及天文、地理、動植物、農牧、醫學等各學科的古文字符,以既寫實又抽象且具裝飾性的表現手法,展現原汁原味的納西文化,給人以神奇、深沉、玄奧、古樸、美麗及歷史久遠厚重的印象—這就是我的繪畫語言。

以我所創作的《痕跡系列》《東巴聖典系列》《東巴秘笈系列》的繪畫為例,我有意渲染“松香竹韻”、“煙漬斑斑”的原始印象,以營造“深沉玄奧”、“典雅高貴”、“古老神秘”的基調和氛圍。這些作品中的“形象符號”,直觀而寫實地向人們展示東巴文化原汁原味歷史造型,既有“印象”形式,又有“抽象”韻味,充滿納西族東巴文化氣息。同時,我借助平面構成原理,對眾多原始符號再度進行並列、分割、疊壓、對稱、穿插等造型處理,使畫面更具裝飾性。總之,我的作品有時刻意追求破碎、古舊的效果,追求古老文明的歷史感,使今人直觀地切身體驗古氐羌後裔的智慧,看到世界記憶遺産—東巴古籍在現代社會依然燦爛輝煌,因而更想了解東巴文化、納西文化。


記者:文字怎樣成為了你藝術創作的對象?

和向東:翻開歷史,戰國時期, 納西先民就帶著黃河、長江源頭中華民族的童年故事,從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向南遷徙,至橫斷山脈深處 找到這塊冰峰聳立、金江環繞的樂土—金沙江。在漫長的歷史中,納西族人根據生活需要,創造1400多個單字,有的指涉一事一物,有的表示一整段傳説或故事。其文字創造者,既無理論依據,也無良好的繪畫基礎,純粹依據想像力及大自然賜予的財富—日月星辰的啟示,創造這套與當時社會需求同步的符號—圖畫象形文字。更令後人驚訝的是,東巴圖畫象形文字是當今世界僅存的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符號,現代的老東巴和專家仍然能夠書寫和朗誦,因而被稱為“活的象形文字”,不失為古代人類的活字典。可以説,東巴文字就是東巴文化的靈魂。納西先民以原始宗教創造的象形文字,編制一系列經文典籍、神話、詩詞,涉及生命創造觀、世界來源觀、人類生死觀、自然生態觀、天文地理觀念⋯⋯由此可見,東巴文字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每個東巴文字都是一幅極美的繪畫⋯⋯

記者:作為以納西族東巴文化為對象進行創作的畫家,你在北京的工作生活,顯然脫離了你的民族文化環境,如此矛盾怎樣解決?同時,怎樣使你的繪畫獲得市場認可?

和向東:1998年我大學畢業,放棄了可以在昆明一所大學任教的機會,來到北京。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背景和多年從事平面設計的經歷,使我的創作不受束縛,畫起來自由舒展;但講究裝飾趣味和形式感的現代設計美學卻始終影響我,甚至使我把創作當成設計來完成。我的繪畫主題和素材來自古老的東巴古籍。在京的10年,儘管我脫離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環境,但並不影響我的創作,因為我以大量時間閱讀很多相關書籍,且每年回鄉之際,我也不失時機地拜訪老東巴和專家學者,收集創作素材。北京,作為國家政治文化的中心,始終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得以觀摩各種展覽,領略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思想建樹,這一切均使我的人文視野大為開闊⋯⋯

一個偶然機會,我得以結識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至高美術館長林青先生。這位美術評論家、策展人、畫家兼實業家,3年前為我提供一套西三環邊的工作室,使我得以更加安心繪畫創作。 

説到使市場認可,我考慮的不多。我認為,當代藝術品的市場價格和藝術品價值無法等同,市場價值不等於藝術品的價值。我始終相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藝術家有責任、義務用中國的語言表現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作為其藝術創作追求的最高境界。藝術創作像修行者一樣,必須虔誠。我更看重創作中的快感和愉悅,並不在乎能否得到社會認可。我的“納西性格”使我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自己選擇的從藝道路,我畫畫出於內心的喜歡,跟是否成名或作品能否賣好價無關。

當然,我也非常現實。在獲得市場認可前,養家糊口我也要兼職平面設計,在不影響藝術創作的前提下拿出小部分時間畫受市場歡迎的畫,以解生計。希望有朝一日能夠以畫養畫,自己成為職業畫家。

記者:你對未來有何規劃?

和向東:未來的規劃非常具體:繼4月16日北京至高美術館我的首次個展之後,年內我將先後在798藝術區及赴德、日、韓等國家舉辦個展;明年底在中國美術館推出我的《記憶中的納西象形文古國》個展。此係我第一階段規劃,是對之前的總結和展示。之後,我計劃到中央美院油畫係高研班深造,然後以約2~3年的時間創作一批以環保為題的系列作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是東巴古籍和民間信仰的基調,也是納西族古典文化藝術的審美範疇,《東巴經》中的“祭署”儀式、納西生命歸宿觀、納西民間的古老輓歌⋯⋯無處不見納西先民“人與自然同體合一”的理想。我希望從中挖掘具有積極意義的內容,創作系列專題作品。更遠的打算是,10年後我將回歸自己最初的本意,繼續藝術創作的同時,從事藝術學理論的整理和研究,從比較美術學的角度研究東巴藝術,最終完成《納西族美術史》。

採訪結束,和向東──率真而有追求的納西青年畫家卓而不群地立體起來,他對自己民族的熱愛,對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對東巴文化的深刻領悟⋯⋯令人肅然起敬。正是有了如和向東一樣的有理想、追求、敢擔當的眾多藝術家,納西東巴文化才得以傳承且光華依舊。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