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説自畫

時間:2009-12-08 08:56:19 | 來源:藝術中國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想、看法和處世的態度。並堅信存在就是合理的這一説法。因此也就能夠比較的放鬆下來,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情。畫畫我會很固執的津津樂道地去追求我的想法,直到把想法畫出來或者畫不下去了。在這當中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我很理解也能接受自己以外的藝術樣式。繪畫風格沒有高下之分,發自內心是非常重要。

畫得像一幅“畫”是我在1987年第一次進入中央美院學習時所遇到的問題,畫了那麼多年的畫,研究的只是如何再現,怎樣畫的有立體感有空間感。而藝術表現研究甚少。也就是從哪個時候我開始注意繪畫本身的問題。並著手研究畫面問題分析大師繪畫作品。1997年我開始在風景畫中嘗試自己的想法和藝術追求,並且在實踐中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那就是把自然景色變成畫這樣一個過程中所碰到的問題——人的精神與繪畫技法的融合。

人的情感從小到老經歷的是一條不斷變化的歷程,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理想和情感追求。人總是活在希望和追求之中。那麼一個畫家的藝術表現也一直處在變化的過程之中的,很難相信他會在沒有任何想法和追求的情況下,畫出好的作品來。新的情感必然帶來新的表現形式。但這種變化是逐漸的;表現形式也不會是截然的。

繪畫藝術創作是個人化的行為,沒有既定的成規,但也不是無章可循。正是由於藝術世界無窮盡的可探索性,才使得藝術如此千變萬化。藝術需要激情和感覺,它帶給你瞬間的靈感和頓悟,可以説激情是引導創作的開始。不過,我認為理性地思考也同樣不容忽視。不同的藝術追求會使畫面的效果大相徑庭。

創作時我幾乎不刻意追求畫面的空間感,只講求畫面色彩關係的處理和畫面各種對比關係的層次安排。點、線、面的構成是畫面形式感的基礎元素,當繪畫拋開了主題性時,畫家更多關注畫面形式語言的探索。空間意識被弱化,透視規律不再被奉為宗旨之後,繪畫回到最本質的表現。

對於我來説,寫生就是創作。我的創作離不開能夠觸動心靈的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五彩繽紛的大自然總能不斷地增加我鮮活的感受和創作活力,如果總是被動的描摹自然就會失去畫畫的興趣,而主動的表現就會把握好主客體與繪畫的關係。

當我確定了一個我感興趣的表現主題或對象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突出它的特點。如何牢牢地抓住當時當地的感受,並特別注意針對不同景色的感受採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同時探索新的繪畫表現語言。就個人的創作經驗而言,我遵循“變化中求統一”的作畫原則。這種“變化”依託于各種各樣的對比關係,如強弱對比、虛實對比、形色對比等構成畫面的諸多元素相互之間的關係。

近幾年來我所創作的以風景畫為主的油畫作品,。均是對景寫生完成的。這些作品已不單純是寫生練習,更不是自然景色的再現,而是面對自然,進行繪畫語言轉換和情感表達的探索過程。畫面已脫開了對以往敘述性再現情感表現的依賴,而更注重畫面視覺因素與情感抒發的直接性。我願意到大自然中去,當面對生機勃發的自然景色的時候,情緒會很激動,那時就會忘掉一切投入到表現中去,新的構圖、新的形式就會躍然紙上。情緒也會隨著構成、節奏以及形、色和筆觸自然的注入畫面之中並努力的去體會物我兩忘、天人和一的感覺。

                                                                                   王克舉 2005年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