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代表隊在天津舉行的“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藝術專業技能比賽”中,收穫了兩個全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和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以獎牌總數第一和團體總分第一的優異成績在全國藝術職業院校中位居榜首。
本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由教育部、文化部、天津市和人社部等31家部委、單位共同主辦,藝術專業技能比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賽項。在藝術專業技能比賽中,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選手面對來自北京舞蹈學院附屬舞蹈學校、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中央音樂學院附屬音樂學校的強勁對手,迎難而上、出色發揮,與來自全國35個省區市157所職業院校的380多名選手參加中國舞表演和鍵盤樂器演奏兩個項目的角逐。
最終,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選送的殷華峰、田子意分別獲得了中國舞表演和鍵盤樂器演奏一等獎,胥敏、郭伊茂分別獲得了鍵盤樂器演奏二等獎,湯杙獲得了中國舞表演三等獎。
“這一成績的取得不是偶然,是學院近年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厚德博藝’的辦學理念和‘四能四會’人才培養目標的結果,充分展示了學院的辦學水準和辦學成效。”重慶市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重慶藝術學校校長宋延軍在決賽現場高興地説。
勵精圖治辦學院
近年來,重慶市提出“大力建設文化強市,為科學發展、富民興渝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的戰略任務,全市各區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基本建成並免費開放。然而,重慶藝術從業人員總量少、學歷低,基層文化人才隊伍缺失制約了該市文化強市戰略的實施。
正是在這種人才需求的大背景下,學院歷屆領導班子勵精圖治、銳意探索,在藝術職業教育的辦學實踐中摸索出一條道理——文化藝術人才的培養不但需要德高藝強的師資隊伍,更需要一所綜合型高等職業藝術院校。
2013年4月,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下,在重慶市教委和文化委及各相關部門大力支援下,以原重慶藝術學校為基礎,一所新生的綜合型高等職業藝術院校得到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5月,獲得教育部備案批復正式設立,並於同年9月正式招收首批大專學生。
截至目前,學院在校生近1500人,教職工300余人,開設音樂、舞蹈、戲劇影視、藝術設計、文化管理、文化傳承及戲曲、雜技等20多個專業,形成擁有中職、高職兩個辦學層次,中高職有效銜接和一體化運作的藝術職業教育辦學體系。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國舞表演一等獎獲得者殷華峰説:“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的成立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為我們學習更多的舞蹈知識和藝術專業技能創造了條件,助力我們打開藝術人生的大門。”
據了解,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同時還是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西部分院,是西部唯一一個“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基地”,將被打造成西部文藝人才培養高地,為重慶乃至西部文化的繁榮作貢獻,為全國輸送高素質、高學歷、高水準的藝術人才!
“厚德博藝”樹品牌
“經過近30年中等藝術教育的辦學積澱和高職辦學的摸索,學校的發展成效和辦學品牌逐漸形成。”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重慶藝術學校黨委書記吳小蘭説。
近年來,學院按照“厚德博藝”的辦學理念,凸顯藝術職業教育的規律與特色,堅持“突出特色、注重品質、科學發展”的基本方針,以“特色建校、品質立校、人才強校、和諧興校、品牌名校”為辦學宗旨,努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適應時代需要,具有舞臺表演力、藝術原創力、文化實踐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文化藝術人才。
據介紹,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擁有一支德高藝強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其中,專任教師大多畢業于全國重點高等藝術院校。學院聘請了三屆梅花獎獲得者、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鐵梅,重慶演藝集團藝術總監王亞非,重慶市歌劇院院長劉光宇,北京舞蹈學院民間舞系主任、研究生導師高度,美籍華裔指揮家、音樂劇專家劉鍵,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和作曲理論專業博士、講師陳小龍等全國知名的演員、導演、演奏員任教,為建設師資隊伍品牌創造了條件。
另外,學院專業建設強調走特色化、個性化專業發展之路,構建以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為基礎、專業技能課為主體、專業選修或輔修課程為素質拓展的“一專多能”的模組化課程體系,堅持傳統專業與特色專業並重發展,打造音樂、舞蹈等品牌專業。
據了解,學院音樂、舞蹈、雜技、國標舞等傳統、特色和新興專業在國內外權威賽事中嶄露頭角、屢獲殊榮。2013年,學校中職戲曲表演秀山花燈專業成為首批100個全國民族文化示範專業,高職首批專業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保護表演藝術”,包含音樂、舞蹈、美術三個方向,開創了重慶市高校非遺表演藝術專業的先河。
重慶市文化藝術職業學院藝術專業教師全露説:“學院秉持藝術教學與舞臺實踐緊密結合,藝術教育與藝術科研創作緊密結合,藝術院校與專業文藝院團、基層文化單位緊密結合的辦學特色,努力將學校打造成為重慶市文化藝術人才培養培訓的主要基地和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重要基地。”
“四能四會”育人才
2013年9月,學院第一批高職學生入學典禮上,重慶市文化委員會副主任、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劉明華在講話中提出,要把學生培養成為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過硬、適應市場的“能説會道、能唱會跳、能編會導、能拍會照”的“四能四會”高素質、技能型、複合型文化藝術人才作為學院的培養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在學院成立之初確立了‘立足重慶、傳承文化、服務基層’的發展定位,依託重慶各專業文藝院團的藝術實踐平臺和基層文化單位的實習實訓平臺,採用‘院團館對接,學演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學生‘養成文明習慣、養成科學方法、養成團隊精神、養成堅強品質、養成積極態度、養成優雅氣質’的‘六個養成’教育,著力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宋延軍説。
通過明星教學計劃、培優教學、技能大賽平臺推優等模式,強化人才培養品質,不斷出人齣戲出成果,學院在西部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據了解,學院從中職辦學近30年來,培育出中國劇協副主席、三屆梅花獎得主、中國川劇聲腔第一人沈鐵梅,影視明星蔣勤勤、殷桃、呂一,舞蹈精英汪子涵,地方院團周利、王毅等藝術人才。去年,首批大專生達到80%以上高報到率、零流失率,獲得重慶市政府和市教委高度肯定,被重慶市文化委作為重慶文化發展亮點上報文化部。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鍵盤樂器演奏一等獎獲得者田子意説:“學院‘四能四會’學生培養目標和‘六個養成教育’人才培養方式,既讓我學到了各方面專業知識,也為我們今後走向社會提供了廣闊的路徑。”
據了解,該院畢業生主要面向基層文化事業單位、專業文藝院團、各級各類社會演藝機構、文化企業,從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文化藝術事業、文化産業管理、非遺保護、藝術品管理、文化市場運作、文化藝術項目策劃、演藝與演出經紀、文化宣傳、文化交流等工作。為重慶文化藝術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為重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了力量。
據悉,正在建設中的位於巴南區龍洲灣職教城內的學院新校區佔地400畝,將建成智慧、融合、生態、開放的現代化藝術校園,實現擁有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于一體的立交橋式現代藝術職業教育體系,發展成為在西部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綜合性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