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推動成都市文化志願者服務全域覆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11 16:28:10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文化志願者是公共文化服務的生力軍,志願者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主要抓手,也是人們認知、參與、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最佳傳播媒介之一,同時,文化志願者工作是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新課題、新挑戰。作為國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四川省成都市文化主管部門和職能單位將文化志願者工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以創新開拓精神推動成都市文化志願服務全域覆蓋,成都文化志願者的發展邁入了動車時代。

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工作一直伴隨成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提出、構建、發展而逐步成長。2012年6月,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正式成立,使成都文化志願者有了專門機構,標誌著文化志願者工作朝著組織專業化、運作規範化、管理科學化方向發展。

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由成都市文化館發起,成都畫院、成都圖書館、成都市川劇院、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成都大學、區(市)縣文化職能單位等51家單位共同籌建,機構設在成都市文化館,由成都市文化館牽頭負責開展全市文化志願者服務工作。之所以由成都市文化館主持全面工作,是因為成都市文化館是成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和基礎平臺,文化志願服務多年以前就在成都市文化館孕育、起步,呈現出隊伍雛形和工作形態,加上成都市文化館卓有成效地推進了示範區的“四級”文化陣地、文化隊伍、文化活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以及公益藝術培訓的全域覆蓋,為全市文化志願者網路服務建設奠定基石,責無旁貸地擔當起推進成都文化志願者服務“全域覆蓋”工作。

在成都市文化館組織推動下,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已擁有分會55家,註冊登記會員1.6萬多名,開展志願服務項目和活動約300場次,依託全市基層文化陣地建立了300多個文化志願者輔導點,為全市30萬群眾提供了文藝才能培訓等志願服務。今年,還將在4000多支基層文化隊伍裏培養發展4萬名文化骨幹納入文化志願者隊伍,為成都文化志願者隊伍注入新鮮血液。

成都文化志願者呈現出年齡跨度大(最小的志願者10歲,最大的志願者70多歲)、結構層次齊(從博士生、文化藝術教授到基層文化工作者)、服務類型多(涉及80多項志願服務)的特點,除了普通愛好者自願加入,著名畫家葉瑞琨、著名作家流沙河、川劇“二度梅”獲得者陳巧茹、電視臺主持人張超等名人也加入了文化志願者隊伍,他們成為輔導員、示範員、講解員,將文化藝術與歡樂愉悅帶給廣大市民,蓬勃發展且充滿生命力的文化志願者已成為成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

著力四個創新,形成文化志願服務的規範建制

組織機制創新——形成各類社會單位共同參與的文化志願者組織形態。成都市文化館全面負責文化志願者的總體組織、策劃、實施和運作,負責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總會的工作,建立市級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伍;幫助“文博”“演藝”專業藝術單位、社會組織以及成都理工大學、四川旅遊學院等高校,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志願者服務隊伍;指導區(市)縣組建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分會,發展區級文化志願者服務支隊。志願者隊伍組織壯大,統籌管理,共同參與,保證了全市各級文化志願服務層層到位,實現文化志願服務常態化、基層化。目前,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55家成員單位的1.6萬多名志願者層層分佈在全市318個街道、鄉鎮。文化志願者工作形成“一呼百應、各級聯動、相互協作、共同進步”態勢。

管理模式創新——建立高效規範的文化志願服務“總分制”管理網路。成都文化志願者人員實行“分管理、共使用”原則,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的成員單位既可獨立招募、管理、培訓和使用自己的文化志願者隊伍,各個成員單位又可共用文化志願者資源;成都文化志願者工作實行“總指導、分實施”原則,總會和各分會既獨立又融合,在志願者項目和活動中,總會可對分會進行業務指導、支援,同時總會志願者活動可由分會參與或與分會共同舉辦志願服務項目;成都文化志願者培訓實行“總分”結合培訓。總會聘請專業教師統一組織高層次、高標準的業務培訓,分會不定期舉辦基礎知識和實地操作培訓,努力做到基礎培訓和提升培訓相結合,業務培訓和經驗學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

工作思路創新——轉變活動形式從“送”服務到“定”服務。針對不同環境、不同人群存在的不同的文化需求,文化志願者服務工作由單向的“送”服務轉變成雙向的“定”制服務,即在每次制定基層文化志願服務和開展志願者活動之前,對服務對象進行文化需求調查,發放需求調查表,根據服務對象的文化需求差異,定制因人而異的文化服務,真正做到送去群眾所需要的文化服務,使文化志願者服務工作更加人性化、專業化和個性化。例如開展針對性的文化講座,對弱勢群體的文化幫扶,青少年的暑期文化輔導,城鎮化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等。

服務模式創新——聯動服務打造全市性文化志願品牌活動。成都市文化志願者協會與55個成員單位聯動服務,策劃組織多項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志願者服務活動:“名師大講堂”活動——面向基層廣大群眾,以“大講堂”為基本載體,在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劇場等公共文化設施提供高端文化藝術知識教育和技藝輔導,直接受益基層群眾10萬餘名。“名師大講堂”名家薈萃,邀請中國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著名作家流沙河、“二度梅”獲得者陳巧茹、知名國畫家葉瑞琨、國家蜀繡傳承人郝淑萍、巴蜀文人李殿元等40余名專家學者開設了名師課程,課程類別豐富、服務覆蓋面廣、活動影響力大,具有典型示範作用和推廣價值,在全市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被評為2013年文化部“文化志願者基層服務年”示範項目。建立“文化暖心驛站”——選擇全市街道文化活動中心建立文化志願者服務驛站。根據當地文化服務需求,統籌派送文化志願者到驛站進行服務,幫助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活動。對驛站服務的志願者進行崗前培訓,統一按需輸送,評星定級,實行績效考核。目前驛站已經初步確定12家試點,探索文化志願者定期、定時、定人長效地開展文化志願服務工作的新機制和新辦法。

實施“十個一”行動,全面推進文化志願服務工作

壯大一支社會化的文化志願者隊伍。利用各種渠道,廣泛招募文化志願者,建立與高校、市文明辦、團市委等機構組織的長期合作關係。力爭在2014年底,使全市登記註冊的文化志願者超過2萬人。

搭建一個文化志願數字化服務平臺。結合成都市文化館正在策劃建設的全市公共文化數字化項目,搭建“成都文化志願服務”平臺。該平臺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通過線上註冊及後臺管理,實現對志願者的網路化管理,使之成為一個全市文化志願者的資料庫;二是通過視頻點播、圖文資料等方式,全面展示志願服務項目,使之成為宣傳文化志願服務的窗口;三是通過市民線上提交申請甚至預約服務,實現服務與需求的有效對接,使之成為溝通市民與志願者的橋梁。

出臺一份文化志願服務指導性文件。擬出臺《關於鼓勵和規範成都文化志願服務的意見》,明確文化行政部門、協會與志願者及志願團體的工作邊界,明確志願服務的辦法,規範對志願者的註冊及管理,開展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課題研究,制定《支援文化非營利組織、文化志願服務組織發展的政策措施》。

實施一項有影響的文化志願服務活動。以邊遠、貧困地區為重點,結合提升基層文化陣地的使用率和滿意率,在全市選擇10個基層文化陣地,建立“文化暖心驛站”,開展點對點的志願服務。今年內,每個點位開展不少於2次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全年不少於20場。

打造一個常年性文化志願服務品牌。在去年被評為文化部“文化志願者基層服務年”示範項目的基礎上,繼續打造“名師大講堂”升級版,擴大合作機構,豐富活動形式,同時在發揮名人效應的同時,引入草根力量,並逐步擴大活動的覆蓋面。

召開一次文化志願者交流表彰大會。召開全市的文化志願服務經驗交流暨先進表彰會議,邀請相關專家、志願者代表、“3+2讀書薈”民間組織等,進行經驗交流,同時對評選出的全市2014年度十佳文化志願者(團體)進行表彰。

開展一項文化志願服務宣傳推廣。與媒體合作,結合相關志願活動的開展,推出志願者系列專題報道,擴大文化志願服務的影響,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吸引社會關注文化志願者、支援文化志願服務。

聘請一名文化志願服務形象大使。每年邀請一位文化志願者擔任年度成都文化志願服務形象大使。既可以是文化名人,也可以是表現突出的普通文化志願者。由年度形象大使為成都文化志願服務代言,倡導公益的力量,宣傳文化志願服務。

開展一次文化志願者專項業務培訓。邀請專家學者、專業機構、資深志願者,對全市登記註冊的文化志願者開展一次專項培訓,提升文化志願者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準。

開展一次文化志願者異地交流。配合“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組織開展成都市的“細雨春暉”文化交流活動,由協會牽頭組織全市文化系統的文藝骨幹奔赴四川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