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姚有多:改進中國畫教學的一些設想

姚有多:改進中國畫教學的一些設想

時間: 2014-05-14 12:38:54 | 來源: 99藝術網
教育 >

自從擔任中國畫系主任以來,不少朋友誠懇地希望我把教學搞出一些新氣象,把中國畫係辦成中央美術學院第一大系。這是一個很光榮的任務,也是我個人長期的願望。帶著一種歷史和時代的使命感,我和系裏的教師同仁們,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設想。首先我們作了一些歷史的回顧。中國畫係自從1954年重新創辦以來,已經有將近40年的歷史,在教學上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風雨雨。有探索和變革,也有爭論和鬥爭,改革與保守、傳統與虛無、普及與提高、藝術與政治,甚至在要不要“中國畫”的名稱上,都有一場爭論。

中國畫係在老系主任葉淺予先生的領導下,在李可染、蔣兆和、李苦禪、劉淩滄等老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反覆研究和實踐,逐漸探索出-個比較科學、比較實際、比較正確的中國畫教學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可以概括為:“傳統、生活、創作”三結合的教學以及“臨摹、寫生、創作”三位一體的教學原則。從50年代到60年代,在這個教學體系下,培養出了許多既有傳統基礎,又有現代造型功底及創作能力的中國畫人才。可惜的是十年浩劫中,這個教學體系,隨著葉淺予先生銀鐺入獄,以及老教授們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而被橫掃一空,數十年積累起來的教材和大綱也片紙無存。直到70年代末,老系主任恢復了職務,古稀之年的葉淺予先生,治愈癌症剛剛出院,就投入恢復中國畫係教學秩序,進行教學改革的忘我工作中。

他發出:“人生七十今不稀,歲月蹬蛇志未移十大關係驅迷霧,自強不息死而已”的豪言壯語,當時常常挂在葉老嘴邊的口頭禪就是“能者多勞嘛!”。葉淺予先生把他的教學思想概括為兩句話,一句是“沒有形式就沒有藝術”,以此來清除十年浩劫中片面強調藝術服從政治,否定藝術本身賴以存在的形式特點等極左的影響;另一句是“沒有生活也沒有藝術”,以此來反對脫離生活、脫離群眾的形式主義傾向。他總結了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意見和措施。例如對系裏的兩個教學試驗班,從招生、新生入學直到畢業整個過程的所有工作都由我和張憑負責到底,以便積累經驗,為實行畫室制準備條件。

在具體的教學上還提出了幾個重要的新原則:第一,中國畫的造型基礎要從傳統出發,不是從素描出發。造型基礎課要把速寫、白描、默寫、想像幾種課目揉在一起進行。第二,不分科,普修四年,允許學生在高年級專業上有所側重。第三,改小單元為大單元,一學期排一門主課,臨摹寫生和創作結合進行。第四,改變過去先人物後山水花鳥,先素描後毛筆的課程安排,採用從花鳥或山水入手,先打好傳統筆墨技法的基礎,練筆和練形相結合。第五,加強平時小型創作(包括小品)構圖練習,這種小品構圖可結合生活實習單元進行,改變過去基本練習與創作分家的教學方法。第六,增設書法、篆刻、詩詞、畫論等課,特別著重書法練習的經常化。此外擬開設專門課程,系統講授中國畫藝術的形式規律,以加強學生多方面的專業理論和藝術修養。葉淺予先生還為研究生班制定了“自學為主,啟發為輔。

因材施教,尊重個性。吞吐古今,涉獵中外。立足傳統,鼓勵獨創”的教學原則,使第一期人物、山水、花鳥研究生班的畢業成績,達到了歷史上最高的水準。研究生中有多人獲得了葉淺予獎金一等獎。十分可惜的是葉淺予先生於1986年退出了教學崗位,中國畫係剛剛開始出現的改革局面,也隨著老系主任的退休而逐漸出現了危機。社會上掀起的全面否定中國商和民族傳統的思潮,極大地衝擊了中國畫係的教學。中國畫的線描造型基礎課被“構成”課、“視覺心理”課、以及鉛筆樹根素描課所代替。而傳統的筆墨技法課、臨摹課。卻被“水墨材料技法”課(實際土是水墨特技)所代替。青年教師和學生藝術思想混亂。學生的造型能力、學習成績和創作水準連年下降,葉淺予獎金連續5年無法評選,甚至畢業生的分配工作也碰到了困難。根據以上中國畫係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我們認為當務之急是首先要把葉淺予先生所創立的教育體系重新恢復起來,對中國畫係先來一番治理整頓,以80年代初的教學改革成果為基礎。結合當前實際,先解決傳統、生活、基本功這三個根本問題。

一、中國畫係教學上必須十分強調對傳統的學習和研究。因為我們學院的任務是教學,是培養能夠為中國社會主義服務,為現代中國廣大群眾服務的中國畫人材,學生學習的任務是掌握將來成為現代中國畫家的基本知識和專業能力。畫中國畫而不懂中國畫傳統,就不算合格的人材,學生的任務首先不是創造。而是學習和繼承。安格爾説:“請問著名的藝術大師哪個不摹倣別人?從虛無中是創造不出新東西來的。只有構思中滲透著別人的東西。才能創造出某些有價值的東西。”(《安格爾論藝術》)沒有繼承,天賦再好也不可能從虛無中、從潛意識中創造偉大的藝術品來。這些年有一種傾向。似乎學生一進美術學院就已經是大藝術家了。所以急於反傳統、急於創造個人的風格,這是很幼稚的;另有一種看法是學傳統、臨技法,只能培養畫匠,這也是十分片面的,難道不懂傳統、不會技法,倒反而是大藝術家了嗎?對待中國畫傳統的態度。現在有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作為學中國畫的人輕視自己的傳統,公開提出反傳統。而外國人反倒十分尊重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傳統。最近我收到我係在日本講學的李行簡先生寄來的一封信,其中寫道:“對中國文化,對中國傳統的尊重,在中國首先要做好,過去一些人動不動就‘反傳統’,把傳統説得一錢不值,我以為中國畫係應該在這方面抓一抓。西歐人、美國人、日本人。提起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傳統,沒有人敢小看的,為什麼我們自己倒覺得逢人短三分呢?當然,我們還要發展傳統,不斷革新,但不繼承、不尊重傳統談什麼革新呢?日本對自己傳統文化的尊重,肯定日本畫地位的做法。實在值得我們借鑒。”


我兩次赴日本,也深有此感。最近我看到法國前部長阿蘭·佩宵菲特的講話更證明了這一點,他説:“中國有悠久的文明史,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長達到5000年不間斷的文明史的國家。埃及的文明雖然也很長久,但它是間斷的,中國文明是一脈相承的。中國文明豐富多采、歷史悠久,沒有其他民族可比。”德國美學家越伯特·曼紐什在他的著作題字上寫道:“不了解中國就不懂得藝術。”這是因為中國有西方人羨慕的幾千年的藝術傳統。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新訪問美國時,普林斯頓博物館館長方先生對他説過“未來是中國畫的天下。”我想,作為中國畫敏學重要部門的中國畫係,一定要高舉民族傳統的旗幟,堅持抵制“反傳統”的虛無主義。為此中國畫係在教學上將加強學習傳統的課程。各個專業都必須首先安排專業臨摹課,四年中安排一個較長的時間赴敦煌、永樂宮、西安等地進行傳統實習。同時恢復畫論、畫史、詩詞講座及欣賞課。目前已獲故宮博物院的批准,中國畫係學生可以集體免費參觀其繪畫館。

二、強調生活基本功是提高中國畫教學的關鍵。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造化)是藝術創造的源泉,古人説的好:“問渠那得清如許,自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和造化是藝術生命力的原泉。縱觀歷史,歷代中國畫家中,凡有創造性的,無不重視外師造化。清代山水畫大師石濤,如果不是搜盡奇峰打草稿。就不可能對山水畫進行突破性的革新。由此可見,生活和造化不僅是藝術創作內容的來源和題材的根據,而且還是藝術形式創造和發展的本源,是畫家藝術靈感和惰性的觸發點。因此中國畫要創新、要現代化,也絕對離不開現代的生活和造化。抄襲古人和外國人的東西,是不能算創新和現代化的。葉淺予先生在1991年8月第二次藝術行路團討論會上説:“中國畫的現代化為什麼搞不出來?關鍵在於現代化本身,因為他們把現代化當作另一回事。就是外國化。”“中國畫現代化就是要符合中國人現代的要求,表現中國現代生活。”“我們中國畫家要根據中國現在的生活基礎來創造,你要搞西方流派的東西怎麼行呢?搞不出來的,沒有條件!”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中國畫現代化絕不是搞現代派,而是表現現代中國的生活。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創造現代中國人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這幾年,某些畫家和理論家常常提到“觀念更新”,無非是認為中國人的審美觀念落後,要用西洋人的審美觀念改造一下。産生這種觀點,就是因為他們脫離了中國社會生活的現實,脫離了中國群眾的審美需要。

這幾年中國畫係教學中也受到“觀念更新”的影響,嚴重脫離生活,生活實習課成了旅遊觀光。遊山玩水,學生在旅遊中極少畫生活速寫,最多拍一些照片,回校後或照像片加工,或憑主觀的某些意識。畫些令人費解的東西,以表現一下自我。為此今後在數學土必須大力改變脫離生活的傾向,把中國畫的教學重點轉向生活;必須改變在生活實習和創作教學中放行自流的傾向,因為表現生活,還存在能不能抓住生活的本質,如何錘鍊生活素材使之加工成藝術作品的一系列藝術創造的問題。由有經驗的教師系統講授如何觀察生活、認識生活、表現生活,以及創造意境選取形式等各個階段的課程,並且要重點抓好生活速寫和形象寫生,把創作教學和生活實習,山水花鳥寫生緊密結合起來。

三、堅實的基本功是藝術創造的必備基礎,對中國畫來説,主要是兩個基本功,“以線造型”的造型基本功和筆墨技法基本功。過去中央美術學院被稱為“最高學府”,就是因為它有重視基本功的優良傳統,很多學生被社會上的畫家稱之為“實力派”,藝術家的創造實力除了有較深廣的藝術修養外,基本功紮實是重要的條件。現代派認為藝術技巧的嚴格訓練是對藝術家自由創造的一種束縛,技巧越高,藝術創造越少。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就是“向藝術這個詞的每一個可以想到的定義提出挑戰,他摧毀了藝術形象現有的整個等級制度,取消了劃分和限定藝術的一切界限。”這種現代派的觀點在美國很多美術院校影響很大,這些院校的老師根本不教學生畫法和技巧,只是讓學生自由隨意地去發揮。這些年在中國畫係也開始接受這種觀點,把基本功的嚴格訓練斥為只能培養出畫匠而不是藝術家。用培養學生的所謂“藝術心理結構”、“審美感受”、“視覺形式啟蒙”等來替代嚴格的造型訓練及筆墨技巧訓練。學生在寫生時可以完全主觀地任意改變對象的特徵,隨意地變形。有的學生到了將近畢業還不能真正面準客觀對象,也不明白什麼叫用筆,什麼叫用墨。很多老敏師對此現象十分憂慮。

為此,我們將把加強這個方面的基本功訓練作為教學的重點工作,在造型訓練上增加白描寫生及速寫、默寫的教學課時,貫徹速寫、慢寫、臨寫、默寫四結合的原則,以培養學生活的造型能力。開設中國畫造型規律的講座,使學生真正了解中國畫造型的特殊規律,在筆墨技法和工具的訓練上,除了繼續開設書法篆刻課外。從一年級開始開設梅、蘭、竹、菊課。二、三年級加設小品和整理畫的訓練課,使學生不僅掌握中國畫形式規律,樹立民族繪畫的審美觀念,而且真正實際掌握筆墨規律和傳統技法。

以上三點,只是我們在短期內所粗略考慮的設想,很不成熟,也不全面,提出來主要是希望熱心中國畫教學改革的專家同行們多為我們出謀劃策,提出寶貴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