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大學博物館:文化“富礦”待深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14 12:04:03 | 文章來源: 科學時報

“大學博物館具有文化傳承、藝術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輔助等重要功能。要深入研究大學博物館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前,在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河北大學黨委宣傳部承辦的“大學博物館與大學文化建設”理論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認為,要更好地發揮高校博物館的文化育人功能,推進大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使大學博物館更好地承擔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歷史使命。

博物館:校園裏的“文化寶藏”

目前,我國大學擁有數百座博物館,還有不少大學博物館正在興建或籌建中。然而,在如今的大學校園中,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對此,河北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劉焱總結説,大學博物館是人類生存的縮影,是沉澱人生體驗的載體。

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韓俊蘭認為,高校博物館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服務性于一體,是大學文化系統的實物表徵,是大學文化特性的集中表現。

在發言中,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河表示,從大學博物館的館藏來看,這些博物館擁有的藏品數量龐大,極具保護和研究價值,其中不乏國家級珍品;從科研水準來看,大學專業人才集中,處於學術的最前沿,掌握最新的科研動態,可以為博物館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援;從專業性來看,這些博物館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既有綜合性的歷史文化博物館,也有反映各行各業歷史文化和研究成果的行業博物館,涵蓋領域包括地質、美術、建築、農業、船舶、紡織、音樂、建築、中醫藥、航空航太等方面。

“這些博物館以大學為依託,具有歷史悠久、館藏豐富、科研實力雄厚、專業性強等特點,是大學校園裏的"文化寶藏"。”楊河説。

發揮博物館作用符合高教規律

楊河認為,大學博物館是傳承民族文化和大學精神的重要場所,是大學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是實現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為社會大眾提供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深入開展大學博物館研究,在理論上深刻闡釋大學博物館在大學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發揮高校博物館的文化育人功能,推進大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楊河説。

以河北大學為例,據了解,該校博物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914年由法國天主教神甫創立的天津北疆博物院。目前該博物館存有文物近8000件;動物標本 125余萬件,基本囊括了動物界的各大主要類群,標本收藏範圍覆蓋包括台灣在內的30個省、市、自治區,另有12個國家的交換或饋贈標本。我國蝗蟲分類領域的唯一院士印象初便在河北大學博物館工作。

河北大學博物館年均接待的專家學者、大中小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達5000人次,目前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河北大學黨委常委楊立海介紹,學校博物館作為展示學校精神傳統和辦學水準的窗口,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已經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輻射效應。

韓俊蘭則表示,17世紀英國牛津大學的“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是現代意義上的博物館的直接起源。創辦于1905年的中國第一座現代博物館—南通師範學校的“南通博物苑”同樣也是高校博物館。博物館與現在教育制度,特別是大學有著血肉聯繫。

“充分發揮大學博物館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順應人類文明的發展潮流,不僅對大學,而且對整個民族文化都有利。”韓俊蘭説

博物館應成為高校名片

顯然,高校博物館已經成為大學文化中的一座“富礦”。然而對於這樣的寶藏,我們的“挖掘工作”是否充分呢韓俊蘭給出了明確的否定答案。

“我們的多數博物館尚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韓俊蘭説,高校須深度挖掘,在擴大規模、提升內涵、擴大影響、加強文化交流、建立長效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發揮高校博物館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努力使高校博物館成為高校辦學實力和辦學特色的綜合反映,成為高校對內對外和國際交流的重要宣傳窗口,甚至成為一所學校的名片和標誌。

“應該把大學博物館作為一種大學文化基因,大學與社會銜接的文化紐帶,開展以大學博物館為核心的社會公眾文化服務,從而推動大學文化建設。”發言中,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藝術館館長蔡勁松如是説。

河北大學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李文龍則表示,大學博物館應認清自身的主體任務,應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併發揮特有的資源和科研優勢,不斷提高學術研究水準,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同時,大學博物館要在不影響教學科研的前提下,適時、適度地對外開放。

河北農業大學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夏至學談到,建設大學博物館應當“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抓住本校特有的校園精神文化內核,使校園精神的物化成果和師生的教育行為推動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建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