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了解,在文化領域的眾多門類中,能夠像美術館界這樣召開年會,定期探討全局發展的不是很多。顯然這與近年來全國美術館事業的快速發展有關,從發展方向、辦館理念到具體的展覽策劃、公共教育活動,及時地探討和研究在美術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顯得十分迫切。”日前,由文化部藝術司主辦的2013年全國美術館年會在今年全新落成的山東美術館舉辦,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錢林祥的一番話在今年的與會者數量上得到了印證:來自全國的80余家美術館館長代表共150余人參與了今年年會的各項活動。而在3年前,2010年全國美術館年會召開時的與會美術館還只是30余家。
參與美術館一年比一年增多,代表範圍一年比一年廣泛,討論問題一年比一年深入,從國家重點美術館到縣市級地方美術館,從公立美術館到民營美術館,館長們都想來“聽一聽”、“説一説”,年會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從中卻可以看出美術館人對自身的新認識,對未來的新期待。
藏品是美術館的立館之本,基於藏品的研究與策劃使美術館的學術定位與博物館性更加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術館受到專業詬病的問題正在發生改變,除了館精品展出季項目的推動效應,根據自身條件,推出經典藏品固定陳列與主題性館藏精品系列展覽已經成為一些美術館自主策劃的重點。中華藝術宮的“海上升明月——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起源”、中國美術館的20世紀中國美術之路大型藏品展、廣東美術館對開館15年館藏精品的集中展示等都可以讓觀眾從不同視角感受美術館裏的美術史。關山月的《韶山青松》、趙無極的《無題》、吳冠中的《知音》、羅中立的《父親》……十藝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覽美展尚未結束,來自全國的百餘件美術館藏品又一次為山東觀眾帶來了經典。2013年全國美術館年會召開期間,文化部藝術司在山東美術館舉辦了一場特別的展覽:“藝彩紛呈——全國美術館發展扶持計劃成果展”。除了可以一飽全國各美術館的經典館藏,這個讓當地媒體稱為“後十藝節效應”的展覽還有著更豐富的內容。
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介紹,2013年各美術館不僅加大自主策劃力度,推出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展覽,同時在典藏、研究等“後臺”工作方面也有重要推進。如中國美術館全年完成收藏和獲得捐贈的作品有1305件、中央美院美術館收藏各類藝術品873幅件、浙江美術館新增藏品則達1914件。
美術館規範管理需要從基礎做起,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主任諸迪告訴筆者,目前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試點工作已經啟動,不久前在各館自願申報的基礎上,通過專家評審確定了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中華藝術宮、黑龍江省美術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鄭州博物館、深圳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8個試點館,將進行美術館藏品試點單位,將開始進行相應的普查試點工作的普查,為明年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的全面鋪開、全國美術館的普查工作打好基礎。
諸迪同時認為,美術館在美術評價體系中的職能不可或缺,美術館的作用能否充分發揮關乎整個美術生態的健康發展。他建議各美術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一些好的藝術課題打破體制的限制,比如對優秀的青年藝術家的扶持和對有代表性的老藝術家的學術梳理。“這些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屬於弱勢群體,也是受到影響最大的群體。美術館如果每年能拿出一兩個展期扶持一些青年藝術家、表彰一批老藝術家,就可能有優秀青年藝術家脫穎而出,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使他們少受一些商業化的侵襲,而對多年堅持藝術探索的老藝術家的表彰則可以對當代的藝術創作産生積極的引導。不要小看這個作用!”
美術館業界同時也存在發展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美術館專業人才培養不夠、美術館相關條例法規滯後缺失等問題。福建省美術館館長遊光霖和曾任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籌建辦主任的李向陽分別指出,當前亟需推進美術館立法工作,美術館界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通過加強行業評估乃至設立準入制度等手段對當前商業機構隨意掛牌美術館等亂象進行整治。
而相對於公立美術館而言,民營美術館的發展定位也顯得較為模糊。“有的領導到我們這裡來考察、參觀展覽,經常問我們‘盈利模式’是什麼,把我們當成了文化産業。”福建三明紫陽美術館是一家成立不久的民營美術館,雖然處在小城市卻承擔著當地美術推廣普及的工作,館長錢學先的一番話道出了不少美術館的無奈。
如何讓美術館真正成為屬於公眾的“文化家園”?觀念上的轉變需要落實在細節的工作中,除傳統的學術講座、展廳導覽等,如今的美術館需要更加注重分眾的細化服務。形式的不斷創新不能完全説明問題,但至少顯現出一種趨向:展廳免費WiFi、二維碼作品簡介、網際網路遠端教育的推廣,藝術電影、專場演出、臨摹創作工作坊的引入等都讓美術館觀眾不再局限于原有的範圍。“很多朋友知道我在美術館工作都跟我説美術館是很高雅的地方,而如何讓美術館不止步于陽春白雪,通過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讓更多的群眾走進美術館正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的。”湖北美術館公共教育部主任王小紅認為,該館讓不同類型的公共教育活動常態化以後,現在不少觀眾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定期來美術館參加活動。
據統計,2012年全國文化系統所屬的美術館參觀人數達到了2120萬人次,其中未成年人480萬人次。雖然比起2011年有了大幅的增長,但是和中國的人口數量相比這個數字仍然很小。在巨大的需求空間和現實背景下,美術館怎樣創造條件、創造手段使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展覽、參與美術館活動,最終讓觀眾真正認識到美術館是精神文化的棲息之地,既是美術館的價值所在,也是當下最為根本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