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歷程:堅守傳統緊扣時代精神
廣州美院院長黎明回顧了學校60年所走過的風雨歷程。他説,60年中,廣州美術學院經歷了多次政治風雨,培養出的藝術家卻始終與主流意識保持高度一致。同時,廣州美術學院植根嶺南,不斷探索、創造並逐漸形成南中國特有的風景畫新樣式。改革開放初期,地處前沿的廣州美術學院,最早開始了與海外及港澳臺地區的學術交流,在保留中華藝術特點的同時,以藝術和設計為特色,廣泛吸收外來藝術營養。在那個時代,以潘鶴為代表的廣美藝術群體,率先“把雕塑搬到室外”,開啟了中國城市雕塑服務於社會主義主旋律的新起點。
廣美創作了許多弘揚社會主旋律的作品,如胡一川的油畫《開鐐》、關山月與傅抱石合作的國畫《江山如此多嬌》、黎雄才的國畫《武漢防汛圖》、潘鶴的雕塑《艱苦歲月》、楊之光的國畫《一輩子第一回》等。這些精品力作教育、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學校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一代代廣美藝術家深入生活、深入基層、深入百姓,開展貼近人民生活和時代精神的藝術教育與創作實踐活動,形成了優良的教學傳統。
人才培養:教學融入社會實踐
據悉,廣美鼓勵各教學部門實行“課題制”,重視教學與社會主流創作課題相結合。此項措施帶來豐碩成果: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廣東省美術展中,共有118件廣美師生作品;其中22件獲獎;在“百年風雲——廣東近當代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創作工程”中,廣美師生共有41件作品草圖入選,超過入選總數的三分之一;在“南粵校園黨旗紅——廣東省高校書畫攝影大賽”中,廣美學生獲獎18件,佔全省學生獲獎總數的三分之一。廣州美術學院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鍛鍊才幹,在服務社會中提升思想道德水準。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學校舉辦了“心繫汶川·畫的慰問”師生作品展,共收到捐贈藝術作品790件,作品拍賣所得善款1000萬元全部捐贈給災區,在全國高校中屈指可數。
近年來,廣州美術學院人才培養成果顯著:在校學生獲得各類獎項5000多項,其中包括德國“紅點設計獎”,博朗工業設計大賽全球22強,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獎提名作品,百人會英才獎,第十一屆“挑戰杯”二等獎,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作品一等獎等。廣美一年一度的畢業作品展,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已成為廣州城中盛事。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省美協主席、省畫院院長許欽松説,廣美的畢業作品展,每年吸引超過13萬人前來參觀,頗具影響,已成為一道文化景觀。
教學改革:畢業作品展成為一道文化景觀
一年一度的畢業生作品展成為展示廣州美院各院係風格和檢驗教學改革成果的舞臺。2013年,廣美共有26個專業(專業方向)1195名本科生畢業作品參加展覽,作品約1200余件(組),主要涵蓋了繪畫、雕塑、攝影、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産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藝術、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動畫等多個藝術與設計門類,參展作品數量龐大,材料形式多樣,藝術語言豐富活潑,洋溢著青春氣息,不僅體現了學校教學體系與藝術創作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體現了青年學子關注現實、關注社會生活的藝術創意與構思。
就傳統造型學科而言,中國畫學院在2013年展出的國畫類畢業作品,除了往年比較側重的工筆花鳥外,水墨表現的作品有所增加,體現了學子們追求多樣化的創新意識。而色彩在山水畫中的獨特作用,使山水畫呈現新的特徵。壁畫專業以多角度切入為前提,既把握和彰顯了壁畫的特色,又實現了材料和語言的整合與重構。
版畫係插畫專業把握了自媒體時代的各項特徵,畢業創作的“青春”、“個性”、“包容”等特性得到了師生好評。
雕塑係作為擁有“國家特色專業”、 省級“雕塑創作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及“課程優秀教學團隊”等多項榮譽的教學單位,堅持良好的師生傳承,近幾年在具象雕塑、公共雕塑、實驗雕塑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績。
設計學科方面,工業設計學院由原先的五個專業、一個專業方向整合為産品設計、服裝設計、染織設計三大專業平臺,取消“係”建制,改“課程制教育”為“工作室制下的課題制教學”模式,創建了12個融教學、科研、實踐為一體的專業工作室。近年來學生作品取得“2011年大學生工業設計金獎”、“中國汽車設計大賽最佳外觀設計獎之一”、“美國米其林大賽金獎”、“廣東大學生優秀服裝設計大賽金獎”等多個獎項。
建築藝術設計學院在教學管理模式上推行教研室和工作室雙室合一,注重將科研課題、社會項目引入工作室,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提高設計和創作的積極性。今年,該院畢業學生選題方向涵蓋科研課題、社會項目、自選課題三大方面,各工作室選題的針對性、集中性與競爭性都比較強。
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在探索從傳統班級教學向“教研室+教學工作室”模式轉變的同時,充分發揮學術帶頭人的旗幟作用,加強學術交流與知識網路的搭建,如與例外品牌合作,走社會辦學之路並取得成效。2010年,畢業生何偉峰動畫作品《小胖妞》被傳到網路,當年暑假點擊率超出350萬次,超過暑期檔大片;2013年畢業展,楊阿嬌、陳茵茹作品《廣州“一蚊雞”手信品牌》進行廣州手信品牌塑造,引起觀眾興趣,並被企業看中。
據黎明院長介紹,相對於往年,2013年畢業展的特點主要體現為“多樣化”和“開放性”,創作思維更加活躍,創作和設計的手法更加多樣,展示形式更加多元和開放,展覽通過多種渠道、方式和手法,達到了最佳的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