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2013央美“國培計劃”之三:走向跨界的美術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5 15:38:4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首都師範大學尹少淳教授為國培學員們講授“走進文化的美術教育”

國培第三天的課程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係研究生曹文倩主持,上午邀請了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尹少淳講授“走進文化的美術教育”。尹教授首先提出需要區分專家與知識分子的概念,前者是局部性地關懷或藝術門類的關懷,後者擁有普遍關懷和終極關懷,不局限于本專業領域,具有批評精神,他還提倡以徐悲鴻先生的“盡精微,致廣大”來作為美術教師發展的方向,以陳丹青、葛劍雄等學者的案例,鼓勵國培美術教師們不但在自己的專業上做得精緻,還要具備開闊的視野和終極關懷。“文化使我們超越學科和職業”,尹教授如是説,他指出文化是人類的一種智商,是人類生存的第二空間,認為美術教師需要跨界,因為跨界使得我們更有創造力。在課堂上,尹教授通過講解國內外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和報告,説明強調文化是美術教育的國際趨勢,並結合具體藝術作品和生活實例,梳理和解讀文化的概念和特性,分析文化了對於教育的影響,以及如何將文化轉化為課件。

下午,來自珠海南色美術活動基地小學高級教師張笑、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高級教師李志勤與國培初中教研員、教師分享了教學案例。張笑老師講述了多年的材料教學經驗,展示了“遇見材料,重建環境”的案例分析,總結説要對材料和環境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而美術教育最好的功能是開啟受教育者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另外美術老師們作為牽引者要不斷自我反思,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藝術創作活動,而不是單純為應付教學報告做準備。李志勤老師講述的主題是“美術、能力、美育——關注孩子心靈的美術教育”,分析了《勘察與設計——圖示調查設計報告》《我和竹筍一起長大》的課程案例,呼籲把藝術還給每個孩子,打破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視人生成長的過程為動態的藝術。與此同時,國培高中教研員、教師參觀了798藝術區和國家博物館的展覽,開闊了眼界,探討藝術的問題。

晚上,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長王曉琳博士的講座《全球化背景下的美術教育發展趨勢分析》以我院本科專業設置為例進行分析,指出我院教學以重基礎、專業工作室和國際化為特點,兼顧創造能力和技術能力,關注社會和服務人民,也與美國羅德島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等國際著名美術學院進行比照,對我國的美術教育問題提出了反思,呼籲要批判性地學習西方美術教育,發展中國自己的美術教育體系。而珠海容閎學校副校長常曉冰的講座《美術學習與其他學科的關係》通過容閎學校的美術課程案例展示,充分説明瞭美術教育不是簡單的教育干預的觀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