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舉辦《蔣公的面子》研討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30 16:20:05 | 文章來源: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話劇《蔣公的面子》在北京大學上演所引發的熱潮尚未退去,2013年5月27日下午,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北大劇社聯合主辦的“話劇《蔣公的面子》學術研討暨主創與北大師生對話會”在北大影視戲劇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

此次活動秉承自由交流、相容並包的宗旨,力圖推動北大校園戲劇的創作。《蔣公的面子》導演、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主任呂效平教授與北大師生見面交流,並就《蔣公的面子》創作過程及中國校園戲劇的現狀與發展等話題與北大師生展開對話。活動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影視系主任、北大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教授主持,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施旭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理論系主任彭鋒教授、影視戲劇系顧春芳副教授,北大劇社副社長奚牧陽及三十余位北大同學參加了討論。

話劇《蔣公的面子》是國內近年具有銳氣的優秀原創戲劇之一,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該劇的創作完全發端于一次普通的課堂習作,劇作者是南京大學文學院三年級學生。該劇至今已在全國巡演超過六十場,在社會上掀起觀看和爭議的熱潮。

施旭升著重討論了《蔣公的面子》中知識分子和喜劇兩大問題,他認為知識分子是這部戲的主題,喜劇是其品格。提出應該在校園戲劇維度和中國喜劇傳統這兩大坐標上來分析。這部戲是對知識分子品格與命運的思考,它借用自嘲的方法和喜劇的類型抒發了當代知識分子的情懷,其有品位的、睿智的“笑”拉升了當代中國喜劇的格調。

彭鋒從戲劇創作和觀看效果的角度對該劇提出幾點改進意見。他認為文革戲段落偏于概念化,人物和時空處理同回憶段落相比過於粗糙,結尾有點倉促,同前面精彩激烈的部分相比不夠強悍。他還對部分涉及的史實提出了商榷。

顧春芳認為《蔣公的面子》是形成了文化事件的戲劇,而這深層意義是點起了人們心中對戲劇的愛與火。戲好看,導演做了大量的研究,演員樸實,保留了校園喜劇的本色,但語言與敘事結構有些不平衡。該劇能促使每一個知識分子進行哲理性反思。她還講述了自己近期對於繁榮北大校園戲劇的思考和實踐,她認為校園戲劇或者綜合性大學的戲劇教育應該在人文傳統深厚的基礎上做它應該做的事情。

陳旭光認為這部戲有豐富的對話性,包括兩個時空之間、三種類型知識分子之間、臺上和台下之間的對話。三個人物即三類知識分子精神化身的造型設計很獨特,雖然有些符號化,但這種方式在緊湊、限定性的時空中是簡潔有效的。但話劇在人物性格的連貫性、人物關係的合理性等方面尚有打磨的空間。

學生代表奚牧陽説這部戲的人物性格、情節發展都非常順暢,讓觀眾沒有戒備地入戲,回到那個時代和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這激起了我們對戲劇最原始的愛和欣喜。好戲經琢磨 ,越琢磨越神秘,《蔣公的面子》就是這樣一部戲。不足之處在於文字化傾向重,主幹的、場面的東西弱,結尾有些弱。

研究生李雨諫認為,這部戲塑造了三種知識分子形象。一種是傳統入世的,與蔣政府親近的;一種是理想型的,兼有閒情逸致與學問追求,面對正事回避的;一種是典型的、以學術為主、具有擔當精神的傳統知識分子。這三種形象的呈現充分利用了舞臺美術造型––如三個人的服裝造型的功能。

陳旭光主任在總結發言中認為發展校園戲劇對於繁榮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蔣公的面子》對校園戲劇有重要的啟發與推動,此次研討會的討論成果對今後北大校園戲劇的發展肯定能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