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副主任張國民看到自己學生的作品如此受歡迎,開玩笑説:“再過幾年,等學生們技法再老練一點,沒準就會後悔價格定低了,説不定會反過來,出高價再從買家手裏把自己的畫買回去。”
昨天,“國美國畫——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學生優秀作品聯展”在位於杭州小河路334號的快意空間首展,近百位中國美院中國畫係碩士、本科畢業生及大三、大四學生挑選出150幅水墨作品參展。這些臨摹宋、元代繪畫的作品,有古樸雅致的花鳥,也有青綠山水的工筆、酣暢淋漓的水墨,呈現出美院學生的紮實功底。展覽將持續到明年1月10日。
展覽開幕之際,中國美院中國畫係幾位領軍人物——系主任尉曉榕教授、係副主任韓璐教授和係副主任張國民教授等都來到現場。這樣的場景在中國畫係大四女生張君看來,簡直太難得了,她輕聲嘟囔:“很少看到有哪個學生展覽,值得系裏的三大巨頭一起出現助陣。”
讓張君感到興奮的遠不止這些,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系主任尉曉榕會在自己臨摹自元代王蒙的《青卞隱居圖》作品前停下步子,“這幅畫讓人很驚喜,筆法特別老練,學生的作品能畫成這樣,性價比很高。”尉曉榕説。
20多年前
學生把教室的前後門都打開
一直等著希望有人來買畫
20多年後
有這樣好的一個作品聯展平臺
市民爭購學生自己定價的畫
韓璐教授一邊滿心歡喜地看著弟子們的作品展,一邊講了個20多年前自己的故事,那是他第一次賣畫。
1984年,他剛滿15歲,在北京工藝美術職業高中唸書。那天,他的一個同學盯著他的一幅畫説,你信不信,我能有本事幫你把這畫賣了。説完,同學把畫一卷,騎著自行車就去找買家。那個年代,學生的畫通常很難找到買家,一個平方尺賣1塊5毛錢,“最後他竟然幫我賣了10個平方尺,可把我開心壞了”。他的這個同學叫趙旭,後來成了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執行董事。“你看,這傢夥當時幹這事就有天賦。”韓璐笑著説。
再後來,韓璐來杭州,考上了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係花鳥專業(當時叫浙江美術學院)。因為有了第一次賣畫經歷,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了信心,每次一上課,他就會把教室的前後門都打開,有時候晚上也在教室裏跟同學們一起等著,希望有人帶著買家來。
“那時候,學生就是苦於沒有一個平臺,所以只能在教室裏等著,經常會有別的專業的同學帶著朋友來,四五十塊錢就能帶走很大一幅”。韓璐回憶説,他最興奮的,就是有人來買自己的畫,除了能特別有面子地請同學吃飯,三毛錢一包的西湖牌香煙也被他揣在兜裏,甚至還能經常看幾場八毛錢的電影。
現在,身為中國美院中國畫係副主任的韓璐,很高興地看到自己的學生擁有了比自己當年更多元的展示和交易的平臺。
事實上,早在本次美院學生作品展前一天布展時,就已經有不少住在附近的藝術愛好者前來問詢它們的價格。那幅臨摹的《青卞隱居圖》是張君花了兩個星期完成的,“我一共臨了兩幅,從來沒想過還可以有機會拿出來賣,另一幅拿回家挂起來了。”
張君剛剛獲得了中國畫係保送研究生的名額,這個時候拿自己的作品在這個既正規又輕鬆的平臺試試水,她覺得很有意義。“今年九月,我是九城聯展杭州站的一個志願導購員,盛天曄老師的畫我一共賣掉了9張,那時我就很希望自己也有一天,可以像老師一樣,畫的畫有那麼多人喜歡。”張君説,快報提供的這個展示平臺,讓他們這群正在成長中的年輕藝術家看到希望。
這次展覽上的每一幅作品,都由學生自己定價,從一兩百到一兩千不等。韓璐覺得,比起自己學生時代要開著教室門等買家,張君這一代學生很幸運,“我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能賣多少錢,就像我當年一樣,為的是給學生一種鼓勵和信心。他們的作品品質都很高,這樣的價格簡直就是‘秒殺價’,看一眼喜歡就可以下單,不用有什麼猶豫。”
開展不到一天,已經有不少學生作品被貼上了紅標(表示已經有人預購)。最先下單的劉先生買了兩幅畫——王鋒的《延年》和彭敏的《霜葉紅于二月花》,拿來送給自己的孩子。他覺得,對於普通大眾來説,花幾百元就可以買下一幅中國美院中國畫係專業學生的藝術作品,很超值,“挂在家裏,希望可以給孩子營造一種藝術氛圍”。
跟劉先生一樣,對美院學生的作品愛不釋手的還有方先生,本身從事與藝術相關的設計工作,方先生對藝術品有著比較專業的看法。他背著雙肩包,仔細研究著每一張畫的技法、佈局,在展廳裏轉了幾圈之後,一口氣買下了五幅畫。“有些學生作品其實並不輸給已經成名的藝術家,關鍵是學生的心態很平和,價格定得不高,買來送人或者自己留在家裏,都很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