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歌德學院邀中國青年策展人訪問德國卡塞爾文獻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01 08:49:41 | 文章來源: 鳳凰網

卡塞爾“文獻展”訪問項目

時間:2012年8月5日至9日

地點:德國黑森州卡塞爾市

主辦方:歌德學院(中國)

項目介紹

值第十三屆德國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之際,歌德學院(中國)將邀請10位在當代藝術領域富有經驗的中國青年策展人,于2012年8月5日至9日前往卡塞爾訪問。歌德學院希望通過這次訪問計劃促進當代藝術領域的國際交流,併為藝術家們拓寬創意、交流和合作之路。

自創立伊始,“文獻展”即與威尼斯雙年展一樣,是世界規模最大、聲望最高的當代藝術展覽。由著名藝術家阿諾德o博德發起的第一屆“文獻展”于1955年開幕,此後每隔四至五年舉辦一次。“文獻展”不僅為超過兩千位藝術家提供了展示其作品的平臺;自第四屆文獻展開始,參展作品的策展人也將自己全新的理念和想法帶到卡塞爾,以反思1945年以來世界藝術史中的變革和趨勢。

2012年也將有超過16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相聚一堂,呈現藝術表達手段的多樣性。這其中包括雕刻、裝置藝術、行為、調研、繪畫、攝影、電影、文本和以聲音為基礎的作品,以及在美學、藝術、政治、文學、科學和生態領域中的嘗試。對於“文獻展”藝術總監卡羅琳o克裏斯托夫-巴卡基耶夫(CarolynChristov-Bakargiev)來説,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是一種對材料的探索和貢獻。她直覺性的理念與參與合作的藝術家們不謀而合。

因此,在主辦方看來,“第13屆卡塞爾文獻展”是一個舞臺,在這裡,我們追問對於當今生活的理解。展覽講述我們與物之間獨特的關係,以及物對於我們的吸引力。它探索這些物獨特、不斷變化的歷史,以及它們在變化中的意義。第13屆文獻展之‘謎’是一個悖論--它是一個神秘之地,暴力之所,同時又是一個包含著治愈可能的空間。

“文獻展”以及弗裏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活動公司是一個公益組織,卡塞爾市以及黑森州作為公司股東提供各方面的支援,此外,聯邦文化基金會也為展覽提供資金支援。文獻展還擁有來自贊助商、合作夥伴以及國際機構的贊助。

目標群

歌德學院將資助10位在當代藝術領域活躍的中國策展人參加卡塞爾“文獻展”。申請人年齡須在35周歲以下,至少有兩年的工作經驗(畫廊、博物館等),同時有意與德方保持長期聯繫並在未來參與合作項目。

資助方式

歌德學院將提供以下資助:

-國際及國內交通

-住宿與餐飲

-醫療保險

-當地陪同與翻譯

遴選方法

每所歌德學院或聯絡處所在地(北京、上海、香港、南京和重慶)都將分別選出兩位符合條件的策展人。各院的遴選過程分別交由一個獨立的評審團負責。評審團的決定是最終而不可更改的。

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

歌德學院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世界範圍內從事文化交流活動的文化機構。歌德學院北京分院成立於1988年。自建院以來,我們一方面致力於德語在中國的傳播與運用,另一方面積極廣泛地從事德中兩國在文化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我們根植于開放的德國社會和德國文化土壤,借助於我們所擁有的跨國文化方面的專業力量,多年來與中方合作夥伴在音樂、戲劇、舞蹈、電影、藝術、建築等眾多領域內組織了大量的文化活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