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青年藝術家的未來由誰決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13 13:48:09 | 文章來源: 藝術與投資

秋拍大戲正在上演,在這個舞臺上,有的藝術家華麗演出繼續,有的則黯然落幕,不同結局,不同聲音,旁觀者更是見仁見智。在觀眾日益挑剔的時代,名家名角,都保不齊有人喝倒彩。初出茅廬的愣頭小子,要想出彩,更是需要功底和運氣。

從已經結束的場次來看,青年藝術家逐漸淪為可有可無的一道小菜。想當年,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的時候,國內很多一線、二線拍賣公司都會專門為青年藝術家開闢專場,整場能有數十件甚至上百件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很多青年藝術家還沒有進入畫廊市場,就直接躍入拍賣市場。搭著市場大勢的順風車,他們在市場好的時候,能夠僥倖在拍賣市場上找到買家。但時至今日,隨著中國藏家的日漸理性、成熟以及整體市場環境的變化,青年藝術家尤其是急於進入拍場的青年藝術家,頻頻遭遇滑鐵盧。

在今年秋拍上,各個拍賣公司的青年藝術家份額還在縮水,一些拍賣公司的場次甚至取消了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即便依然保留青年藝術家作品的場次,作品件數也由數十件縮為十余件甚至數件,並且各拍賣公司選擇的青年藝術家名單也大同小異。即便如此,一些在拍賣市場上表現很穩定的青年藝術家,也出現流拍的現象。青年藝術家靠拍賣出頭的日子,已經逝去了!

即便在藝術市場好的時候,進入拍賣市場的青年藝術家,對於整個青年藝術家群體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能夠在拍賣市場和畫廊市場上露臉的青年藝術家已經是位於“金字塔”頂的人了,還有更多的青年藝術家位於金字塔的中下層。只有讓這些懷揣藝術夢想、堅持藝術創作的青年藝術家有夢可尋,中國當代藝術生態才能健康長久的發展。從筆者對青年藝術家的了解來看,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心懷理想,努力拼搏。他們怕的是沒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只要有有實現夢想的一絲可能,他們就會在藝術之路上下求索。

現在,除了拍賣、畫廊、藝博會等傳統渠道之外,開始出現一些致力於推廣青年藝術家的嶄新模式、比如全國巡展式的“青年藝術100”、hi小店等活動與機構。以“青年藝術100”為例,在短短三個月裏,攜帶100位青年藝術家的300件作品,相繼在北京、廣州、上海三地展出,實現了不錯的銷售業績。在青年藝術家市場並不樂觀的當下,難能可貴。據悉,在“青年藝術100·北京站”VIP預展之夜上,現場貼紅點(紅點代表已售)的作品就近四十件。在廣州站,他們的銷售率也超過10%,良好的銷售業績自然會讓有銷售的藝術家獲得精神和物質的認可。與此同時,這種推廣青年藝術家的新型模式更值得探討。

“青年藝術100”是面向公眾的開放型展覽。在展覽現場能夠看到王薇等資深收藏家,王新友、伍勁等關注青年藝術家的畫廊與經紀人,也能看到關注青年藝術家的策展人和批評家,比如馮博一、劉禮賓等。但是,看到更多的還是生面孔,這些人有的是實業家,有的是金融機構高管,他們對當代藝術有興趣,並且有消費能力。hi小店則依附於咖啡館的經營,試圖讓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用一種公共姿態的介入而形成更大的宣傳與購買號召力,目前看來,這種方式也收到了較好的回饋,銷售狀況良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有消費能力的人,對當代藝術開始感興趣。他們第一次買藝術品可能僅僅是為了裝飾家裏的一面白墻,隨著購買次數的增多,對當代藝術了解的深入,漸漸可以成為當代藝術的藏家。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是出於喜歡而購買,而非快進快出的藝術品倒賣者。專業藏家的數量是有限的,審美趣味也有一定的固定性,能進入他們視野的青年藝術家,能有幾個?但是,公眾的審美趣味各異,進入他們消費層面的青年藝術家各不相同。他們的介入,解決了很多青年藝術家的生存問題,這對中國青年藝術家的生態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股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中國青年藝術家甚至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未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