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考研與就業捆綁 考生投機心理催生“報考泡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24 09:10:37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裸考”一族的臨陣焦慮

在考研報名時間已經過半的時候,還有一部分猶豫不決的考生在糾結,他們不是在報考院校或專業的選擇上有遲疑,而是還在“考”與“不考”之間搖擺不定。

在應屆大學畢業生中,不少學生為了躲避就業壓力選擇考研,部分學生甚至想同時報考公務員、託福、雅思,並且還在投簡歷應聘,面對畢業他們想盡可能多的給自己創造一些機會。這部分考生在工作與考研之間徘徊猶豫,把考研當成“出路”或“後路”而産生了投機心理。

中國人民大學大四學生王婷9月才開始準備考研,已經考取導遊證的她,十一期間還在旅行社兼職帶團,“從一開始我的考研決心就不大,一直都是斷斷續續的看書,本想‘裸考’算了,但是現在真到報名的時候又在猶豫了。”王婷坦言,自己一直懷疑“擠破頭”考研還不如“擠破頭”找工作,因為讀完研還要面臨找工作。

和王婷相反,已經工作的譚娟,年初考研遭遇落榜,如今又到報名之際,她在考慮自己要不要再考。譚娟説,現在她最苦惱沒有時間看書復習,“我一直在上班,雖然考過一年了,但是很多知識點也基本忘完了,而且今年考試大綱又有很大的變化。”譚娟不希望為了考研辭去好不容易找的工作,但是又不甘心就此放棄自己的求學理想,她調侃道,如果這次自己選擇邊上班邊復習,不算“裸考”也算是“比基尼考”。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的研一新生劉穎有過兩年考研經歷,去年考了305分,今年考了376分,“我第一年就是‘裸考’,就是想經歷一下場面和過程,本來還抱有僥倖的幻想,但是結果顯而易見,考研是個系統工程,如果沒有紮實充分的準備,就等於飛蛾撲火”。

對於裸考一族,中國人民大學一位參加過多次考研監考工作的老師介紹,每年考試當天都有不少學生缺考,也有的就考生考了一場或者一天就中途放棄,缺考的考生中大部分是因為沒有充分復習。

盲目投機是對自己的傷害

考生們各種各樣的報考心態,也從不同方面反映著他們心中關於求學與就業的重疊考慮。對於考研還是工作,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史紅認為,如果考生可以找到不錯工作,同時此份工作可讓自己在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那就好好工作;如果暫時沒有合適的工作或者現在的工作不理想,希望繼續學習深造,可以考慮考研,但是選擇的專業要適合社會需要與個人興趣。

針對考生中出現盲目追求考大城市、考名校的心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招生辦主任、博士生導師高隨祥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考生不應盲目追逐報考名校。他強調,考研最主要的是選導師,考研與考大學不同,本科教育是通識教育,而研究生教育是以導師為主導的教育,是個性化教育,導師對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舉例説,同樣是進入北大數學系,跟隨不同的導師,可能科研成果的差別會非常明顯。

對於研究生報考專業的“熱”與“冷”,高隨祥提醒説,沒有永遠的“冷門”與“熱門”,選專業最主要的是基礎和興趣。“我們要根據興趣和基礎來決定專業,沒有對專業的濃厚興趣,三年的讀研時間就變成了浪費生命,也不會有很好的科研成果,甚至會有一些不良的後果”。

對於那些單純為了獲取學歷而抱著投機心態選擇“冷專業”的現象,史紅也認為,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專業。她表示,如果選擇了一個自認為冷門或容易的專業,但是社會不太需要,自己也無興趣,則學習就會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更不利於考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她表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與增長能力,不應只為單純獲取一張文憑,考生最好根據自己的人生規劃,選擇具有既適合自己也與社會需要相符的專業。

近年來,一些教育專家也紛紛建議,應該從制度層面著手杜絕考研的“功利化”傾向。他們認為,研究生選拔要改革考試錄取方法,改變“一刀切”的考試製度和招生辦法,減少統考科目,重視和加強復試、面試環節的選拔工作,讓學生從應試的心態中解脫出來,讓真正有志於求知探索、熱愛其報考專業的優秀考生能夠通過招生選拔脫穎而出。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