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幸福指數”的制定難解中小學生厭學情緒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29 15:05:04 | 文章來源: 國際線上專稿
分享到搜狐微網志

為推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將擬定中小學生幸福指數評價體系,同時還將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數字化平臺。成都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説,“現在的中小學生非常累、非常苦,我們將蒐集影響中小學生心理的各種量標,制定中小學生幸福指數評價體系,減少中小學生的厭學情緒”。(11月28日《成都晚報》)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通過網路媒體報道的一些極端事件諸如“女生打群架視頻”、“虐貓”、“虐狗”、“自殺直播”等進入並刺激公眾眼球,很多對教育關心的人士也焦慮不已,因為深層次心理問題的暴露並不僅僅是這些極端事件才能反映的出來,現在很多小孩子説“大人話”,什麼“班幹部競選水太深”、“人生就是那麼回事”等等“個性”語言,從一些剛剛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嘴裏説出來,總禁不住讓人心靈震撼。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競爭壓力大,這是教育界多年來的頑疾,我們的相關部門和社會媒體呼籲了很多年,但正如很多問題的解決一樣,呼籲從來起的作用都很小,真正涉及深層的教育體制改革總是遲緩的讓人心焦。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高考的競爭白熱化,現在這種競爭和白熱狀態已經早就傳導到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階段——家長為孩子進一所好的幼兒園挖空心思就是明證。

這種競爭的白熱化背後,大家有著一個共同的隱憂——孩子將來考不上好的大學怎麼辦。同樣,這樣努力的背後也有著一個共同的指揮棒,高考。在高考指揮棒“魔力”般的指引下,中小學生的休息娛樂時間、個性塑造機會、人文藝術熏陶都可以忽略掉,因為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過程只是實現目的的必經階段,只要最後通過了高考,進入精英選拔的範疇,其他一切都可以被忽略。

現在很多大城市為了提高中小學生的藝術修養,豐富人文素質的內涵,要求在小升初階段考察學生的特長,但我們又不幸的看到,這種考察又一次被曲解,變成了在家長和學校主宰下中小學生們的競技場,誰鋼琴過的級別高,誰畫畫得過獎,誰會的樂器多,誰就更有機會和資格進入好的中學……

凡此種種,在這樣一種叢林法則生態環境中成長的一代,心理健康的各種指標怎麼能保持一個合理的標準,中小學生的幸福指數評價體系的建立又是建立在怎麼樣的基礎之上呢。

不可否認,成都教育局的初衷是好的,他們也意識到了“現在的中小學生非常累、非常苦”,也想通過“蒐集影響中小學生心理的各種量標,制定中小學生幸福指數評價體系,減少中小學生的厭學情緒”,但以現在本來就很痛苦的心理量表來建立幸福指數評價體系,這樣的幸福指數到底能多大程度體現一個正常快樂生活學習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還是個未知數。而且,幸福指數的制定和中小學生幸福指數的提高並無必然聯繫,如果高考中考的應試功能不改,制定多麼寬鬆的幸福指數充其量也就是個標準而已,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制定幸福指數不如從改革應試教育開始,雖然這很難,但總得開頭,總得有人做,總得有個結果,不能讓中小學生和老師們一直就這麼痛苦著,無奈著。(王麗)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