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教育評論:小學課本“念舊” 呼喚教育價值回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1-19 09:35:28 | 文章來源: 錢江晚報

由葉聖陶編寫,豐子愷手寫課文文字並配插圖,在1932年出版的《開明國語課本》,今年的重印本賣斷市了,連出版社都斷貨了。同期重印的老課本系列也在網上收穫一片好評。

葉聖陶先生是教育家,我一直聽別人這樣説,卻從來不知人們為什麼這樣説,看了一半由他親手創作、一半由他再創作編寫的初小課文,我終於明白了他是真正的人民教育家,是一個用自己的愛與智慧浸潤兒童心靈的教育大師。

在葉聖陶和豐子愷先生合作完成的國語課本裏,真正體現了現在語文教學新課標所追求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真正體現了教育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培養孩子真善美的情操與素養。反觀我們現在通行的一些小學教材,往往少了些“潤物細無聲”的社會真、人性善、自然美的熏陶,多了些“貼標簽”式的灌輸,少了些合乎孩子純真天性的意趣,多了些成人世界功利色彩的教條。

就拿培養“善”的品質來説,善具體表現為愛,比如“愛國”是善,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教育學生愛國,但在小孩子眼裏,愛國常常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而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春柳愛蝴蝶才是具體可感的。《開明國語課本》的開篇第一課只有兩行手寫體的字,一行是“先生早!”,一行是“小朋友早!”。開學第一天,小朋友見老師鞠躬問好,老師微笑歡迎,等上課打開書,分別是孩子口吻與老師口吻的兩句問候語,真是再貼切不過的情景教學了,再看看書上大畫家豐子愷畫的校園一角,美人蕉葉綠花紅正當秋令,一切都是那麼親切、美好、自然,讓孩子尊敬老師、長輩的“人文”教育與教會孩子語言文字的“工具”教育,就在這麼融洽和諧的氛圍中輕鬆達成了。

再説“真”的品質的培養。所謂“真”,陶行知先生一言以蔽之:“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孩子求真知辦真事説真話做真人,這是小學課本所應追求的。但前段時間就有浙江民間教育團隊指摘小學教材中種種的“假”,比如教材中母親的形象普遍不健康,“要麼苦大仇深,要麼道德完美如同聖女,卻很少見到有血有肉的真實的生活中的母親”。還有人舉出一篇《看浪花》的課文,説的是三個孩子看到浪花,一個孩子説要讓海水變淡水澆莊稼,另一個説想到海底去打獵,還有一個説想到海底去採礦。連他們的想像都被虛偽地拔高了。這樣的課文,在《開明國語課本》裏是一篇也找不到的。就算要教會孩子認識社會,也是這樣引導的:“爸爸在園裏種菜,弟弟問:‘為什麼不種花?’爸爸説:‘先種菜,後種花。’”以這樣的形象引導孩子認知“生存”,哪個孩子會不心領神會呢?

對國語課本的懷舊,其實是家長們對教育回歸本真價值的呼喚與期待。面對教師、家長對現行小學教材兒童視角缺失、缺少童趣、缺乏求真精神等等指摘,教材編寫者真得靜下心來,好好學學那些老課本。(洪信良)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