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張有清其人其藝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31 09:13:54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張有清是著名書法藝術家,也是書法藝術教育家。我認識張有清是從他的作品開始的。幾年前有幸欣賞到他的書法藝術,拜讀評介他的文章,留下很深的印象。古人云“言為心聲,書為心畫”,他的藝術作品中自有他的人格在。我覺得這位藝術家誠實、厚道,坦率、豪爽,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很有修養,藝術功底紮實。而這種修養、功底,我想一定是勤奮、刻苦地臨摹、研習和對美的真誠追求的一種回報。在人心浮躁、急於求成的社會氛圍中,始終堅持人品和書品的統一,是難能可貴的,也是文化藝術界最珍貴的品格。

對於書法藝術美的構成因素,張有清研究認為,“結體”是書法美創造的基本功,他用“扁擔論”總結出書法結體的空間變化。他所説的“結體”,包含結構和用筆兩個方面。結構的因素及其錯綜複雜的關係,意味著形式創造的豐富性、多樣性,從而能表現人的情感、意識和變化無窮的大千世界,而這全靠用筆,使靜的結構動起來、活起來,成為有生命的感性形象。通過運筆而創造形式結構的和諧之美,乃是書法藝術的基本追求。張有清反覆援引孫過庭所説的話:“從平正而求險絕,從險絕復歸於平正。”説明“結體”的平正既是出發點,又是最終目的。因為只有平正才是構成和諧之美的穩定基礎,沒有這種基礎,和諧之美便成了無根之花,失去了生命。

中國書法藝術創作,最講究學問根底和歷史淵源。考察漢字的發展史,認識漢字的結構法則和書寫規律,臨摹前賢的典範作品,不管是臨帖還是臨碑臨簡,乃是學習本領、掌握規矩方法的主要途徑。張有清早已進入藝術創作的成熟期,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就,他的藝術追求和創作精力,卻如正當壯年。他的作品《映雪讀書》《天道酬勤》《藝無止境》等等,表明他研習進取、臨摹不輟的治學精神。張有清研習漢隸魏碑,得中和之美,一以貫之,根底很深。他的隸體中楷,平正穩健,端莊圓潤,靈動飄逸,雅致秀美。觀賞這種作品,如聽江南絲竹樂曲,身心都感到舒暢,那才是真正的審美享受。他的隸體大楷,已不是隸體卻又不失隸體,在這“不是”和“不失”之間,融和著張有清的創新因素。他的方幅大字《雪松龍柏》《眠雲聽泉》《新篁拂雲》《冰雪聰明》等,是其隸體書藝走向渾融圓熟的標誌。這些書法作品把繪畫、音樂、文學的審美功能融為一體。欣賞這種書品,既可直觀生動的畫面形象,又可感受到情感活動的節奏、韻律,還能得到文字的意義揭示;既有感性的激發,又有理性的啟迪,它把情感、想像、理解、體悟全調動起來,從而産生“美不勝收”的審美感受。

在隸體書藝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張有清逐漸把情趣移向漢簡。他的簡體作品,既保留了他隸體書法的和諧完美,又多了些天趣童心。他的簡體四字方幅,如《臥聽海潮》《竹聲松影》《松齡鶴壽》等,凝重含蓄,蓄勢待發,節奏頓挫增強,給人的感受正如其所書“寧靜致遠”。

他研習漢簡帛書,受竹帛底色之啟迪,自製色彩鋪染宣紙,以絢麗烘托平淡,為“計白當黑”的書藝傳統,增添了一種“計彩當墨”的新品種。這是一種嘗試,是取是舍,應由歷史作結論,但我倒覺得這一創新是對於中國書法藝術的“錦上添花”。觀賞這種作品,更增強了對書法藝術的審美感受。這種感受是立體的,有無限的厚度,視覺上也有動感,猶如觀賞舞蹈,不僅看到形體舞動,還感覺(視聽綜合感覺)到隨著形體舞動的節奏、韻律。張有清運用色彩襯托書法,色彩的斑斕絢麗都是寓意、象徵,而不構成具體事物形象,因而不是繪畫;色彩是書法的背景,是為突出書法而設,鮮花綠葉,主次分明,以引起各種聯想和想像,從而加深對書法藝術的感悟和理解。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